A-A+

穿越“宽带接入”的迷雾 :WAN接入关键技术详解

2015年11月27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这里只是对一些cisco书籍以及其它介绍WAN接入技术书籍的零碎读书笔记,各种知识点可能前后不连贯,甚至需要额外的背景知识。

但是节选了很多可以用来客观判断当今 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下文简称提供商)所谓的宽带接入的标准,对于普通家庭用户以及小型企业而言,理解这里提到的知识点,对于从宏观上正确判断提供商面向客户的宣传广告用词背后的关键技术很有帮助。

如果需要比这里提及的规范,术语,标准等,更详细,全面的资料,除了下面介绍的2本书以外,谷歌与百度都是很好的自学平台,请自行复制粘贴关键字来搜索相应文章。

扩展阅读: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_Exploration:接入WAN》

《CCNA2路由器与路由基础》

ATM(异步传输模式)能支持从 T1/E1(带宽为 1.5 Mbit/s / 2.0 Mbit/s)到 OC-12(带宽为 622 Mbit/s)的物理链路。

DSL调制解调器(modem)将来自用户设备的以太网信号转换为DSL信号,传输到DSL服务提供商在“最后一里”线路前的上层设备,通常是DSLAM(DSL接入复用器),它将多条独享的低带宽DSL用户线路复用到单条共享的高带宽线路,例如带宽为44 Mbit/s 的T3线路。

DSLAM可以位于用户端大楼的电信配线间,或者提供商端在市区道路旁的电信设备箱。DSLAM的上层链路(上面的例子为T3)为多个DSL用户共享,又称“最后一里”。

DSLAM的下层链路才是实际分配给每个用户的独享链路。可以想见,1个用户租用并独享1条T3链路的费用(对提供商而言是经济效益)必定高于多个用户分摊共享1条T3链路的费用,而提供商也正是利用了这个重要的矛盾点来实现盈利。

cisco路由器(下称DTE)到提供商的CSU/DSU(下称DCE)的串行连接:

由DTE到DCE的串行电缆很短,最多只有10几米,因此客户的路由器与提供商的CSU/DSU通常都放在同一个电信配线间里。

各种广域网串行电缆的标准由 EIA/TIA 制定,也就是连接DTE与DCE的电缆标准。

各种EIA/TIA 版本标准的串行电缆,其连接DTE的一端,连接器的引脚与导线数不同;但是连接DCE的一端,连接器的引脚与导线数,在各版本标准电缆间都是一样的。

常见的第2层WAN封装协议(数据链路层封装协议):

PPP,帧中继,ATM,X.25,HDLC

对于专用的租用链路(专线),电路交换线路而言,其两个端点均为cisco设备时,设备之间使用HDLC作为第2层协议,来封装数据帧.

专用链路以及电路交换线路的两个端点是其它设备时,设备之间使用PPP作为第2层协议,来封装数据帧。

PPP基于HDLC。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