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你怎么看?
对于这块大家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只要最后五年按高档交,等退休后养老金就会比正常缴纳的要高,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完全。只能说养老金会高,但高的程度不会像想像中的那么高,换句话说,投资产出比就很不划算的。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养老保险缴纳的最后五年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误认为,通过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要比灵活就业形式缴纳,或者养老保险在缴纳时,前几年按最低档缴纳,等临退休前5年改成高档,这样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比一直按最低档缴纳会高很多,但小编想说会高,但一定会高很多。
哪些是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关键因素呢?
第一,领取条件。想要领取养老金需要满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至于特殊岗位以及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人员年龄则另算;养老保险累计缴纳年限满足最低15年的要求,只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第二,我国养老金机制,实行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也就是说想获得较高水平的养老金,最好的方法就是“缴得越多,缴得越久”,才是获得高养老金的王道。
第三,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养老保险在缴纳时是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而这两个账户也与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对应。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50岁195个月, 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第四,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以及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四个因素。这其中,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的多少。
缴费年限:最低15年,这个是最低要求。
缴费基数:是指用于计算缴纳养老保险的工资基数,一般是根据员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一般劳动者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00%的,则以上一年度社平工资的300%设为上限,反之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以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作为下限。上下限全国并不统一,具体以当地为准。所以这块可以看一下自己的缴费基数属于那一档,如果一直都是按最低档缴纳的话,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很低。
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全国各地区的社会平均并不统一,有高有低,这也是为什么说退休的选择也会影响养老金。
个人账户余额:养老保险在缴纳时是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而无论是通过单位缴纳还是以灵活就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都会根据一定比例划入到个人账户内,而这个账户则属于个人养老金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