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有哪些闷声发大财的行业?

2022年05月21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你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人才,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干事、勤奋努力干事,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干得好,干哪一行都可以赚到钱,都可以发大财。

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相当开放和进步了,只要你勤奋和上进,基本都能过得不错。试想一下,哪一行没有老板和打工者之分?哪一行没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之分?再好的行业也是有竞争的,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就会出现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同样,再不好的行业也有很多人很多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的。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

举个例子来说吧,只读过7年书,只有初中学历,今年新冠疫情给武汉捐款5千万的于东来,大家应该都认识吧。于东来16岁开始,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外面打工,他先后卖过冰棍、花生、甘蔗、瓜子、西瓜、倒卖过电影票、当过工人,1995年之前,他光是欠债就多达30多万,躲债未果的于东来靠着兄长处借来的一万块钱,从一家不到40平米的糖、烟、酒小店起步,发展到如今成为了一家年营收50亿的公司老板。胖东来的故事告诉我们,现在国家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发展条件,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有理想、只要肯干,就能克服困难,就能成功,一定能过上好生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话虽如此,社会上确实有些人对某些职业还是存在偏见。比如,许多人看不起普通工人、农民、服务员、清洁工等,对他们很不尊重,甚至有意鄙视他们,而习惯以职称、职位、收入、官阶来品评一个人的高低贵贱。特别是在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政府部门,个人认为这部分人其实是害怕竞争,自己没有本事,怕被别人抢饭碗,从而设置一些门坎,事实上这部分人、这些单位是无法面对市场的竞争。比如部分事业单位改成企业之后都发不出工资,而同类业务的民营企业却相当繁忙。

综上所述,没有哪个行业是绝对好做,也不存在哪个行业就绝对难做,即使某个行业在某一段时期内市场相对宽松些,也不见得市场就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坚持,不断积累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做出成绩。

网友二:

我老家远房亲戚,初中没毕业就去广州打工,最近几年通过回收旧衣服,年入80万,回老家盖了一栋大别墅,自己又在广州买了一套房,开的车也是奥迪A6。

回收旧衣服的行业前景

说到回收旧衣服,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非洲,确实如此,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件二手衣物在这里中转。

再看我国旧衣服市场数据,根据相关资料估测,我国年产旧衣服的数量高达约40亿件,各类家庭纺织品的重量就超过1亿吨,但旧衣服的回收率却不到10%,也就是说,大量旧衣服其实是被扔进了垃圾桶。

但旧衣服属于可循环利用资源,根据国际回收局估算,如果合理利用废旧纺织品,那每1千克旧纺织品可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

如果废旧纺织品以“垃圾”的身份被焚化处理,除了需要消耗能源之外,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果以填埋方式处理,海量废旧纺织品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污染土地水质。

那规范化捐献可不可行呢?

把大量6~9成新的衣物,无偿捐献给落后地区,虽然这种想法看似很合理,但行动起来却困难重重。

一批旧衣物需要经过分拣、消毒、清洗、包装、运输、发放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人工、设备、场地等成本,根据粗略统计,从爱心人士到落地环节,一件旧衣物产生的额外成本约为10元。

这笔钱谁来支付?

所以,除了繁琐的大量中间步骤之外,公益组织并没有如此庞大的资金去承担这笔开支,于是就造成了旧衣服的高浪费率。

但如果以盈利为目的,来做这件事,其实还是有可行性的,在国内以3~5毛钱/斤收过来的T恤,到了非洲一件能卖10块,甚至几十块,一个是“斤”,一个是“件”。

回收旧衣服的方式有哪些?

1.在发达城市的小区、工厂进行回收

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人群,对于衣物的需求量大,购买频率高,更新换代快,这些就导致旧衣服虽然是“旧”的,但看上去很新,只要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就可以进行二次售卖,而且价格不会太低,其中利润很可观。

回收的主要方式有很多,比如在业主群以“软广告”的形式插播一条信息,举个例子,你找个好心业主,让他在业主群问“大家知道谁上门回收旧衣服吗?”

接着你就回答道:“我上门回收”。

简单的文字沟通,并不能称之为“硬广告”,但却起到了“广而告之”的效果,下次业主有必要处理旧衣服可能会优先找你。

同理可操作的有“宝妈群”、“社区团购群”、“某工厂打工群”等等,或者你也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布创业日常,再通过定位从侧面告诉用户你所在的区域,从侧面也能起到打广告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当手机里的好友数量越来越多后,很多生意都是主动找上门的。

2.在小区投放旧衣物回收箱(可行性很低)

很多人经常在小区看见回收旧衣物的箱子吧?

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是我觉得这很不靠谱,因为通过摆放回收箱进行回收的行为,属于慈善行为,根据《慈善法》规定,只有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而且还需要去有关部门备案,否则就属于以公谋私行为,对于这类行为,严重的能被罚20万。

作为市民,我们在看到回收箱时,一定要看清楚箱上是否有“两证一目的”,两证就是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一目的”指募捐目的,比如回收后产生的收益全部用于落后地区基础建设等等。

所以你想通过在小区放置回收箱去回收旧衣物,是不太现实的。

3.去农村收购(可行性很低)

很多人觉得,去农村收衣服竞争小,其实完全没必要去农村收,一方面是几毛钱/斤的价格,很难收到旧衣服,另一方面是回收的衣物款式很旧,像我爸一件棉袄都穿了10年,还舍不得换。

平常家里的旧衣物被用来大冬天包水管、做成拖把等等,所以农村区域本身没多大潜力。

回收过来的旧衣物,是如何赚钱的?

1.翻新二次销售(国内)

很多没有破损的衣物,只需要再次清洗消毒,就能当做准新款来销售,很多农村集市上、建筑工地门口,经常能看到很多卖旧衣物的,20~50/件随便挑。

2.出口到东南亚及非洲

出口到热带落后国家的衣物,只有成色较好的T恤比较畅销,绝大多数非洲的二手旧衣物,都来自我国。

通常一件回收价几毛钱的T恤,到非洲能卖20~40块,而且卖得很快,就算款式旧一点,卖个几块钱到十多块也不是问题。

3.废物利用

颜色较浅的废旧衣物,可以通过资源再生技术被制作成棉、无纺布、化纤等,质量几乎跟全新的产品没什么区别。

像拖把的那种布,能卖到5~20/米不等,布绳能卖到2~3元/米不等,算算利润还是不错的。

颜色较深的废旧衣物,经过破碎、开棉、喷洒阻燃剂等过程后,可以被制作成蔬菜大棚的保温被、汽车隔音棉或者工业辅料等等。

比如废旧衣物经过加工后做成的大棚保温防寒毡,一卷都要卖到200~300元,比如工业棉布,这种东西被广泛应用于修车厂、机床厂、印刷厂等等。

当然,废旧衣物也能通过化学手法,对其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加工,重新制作成纤维,最后又是一件崭新的衣服。

结语:

总的来讲,回收旧衣服最好需要有人带,否则你就算收到衣服,也无法脱手,不过此行业的门槛较低,只要肯吃苦,肯动脑筋,一年赚个十几万、几十万还是有可能的。

网友三:

凭借5元钱一卷菜煎饼买房,凭借6块钱一碗的手擀面资产过千万,凭借30元一次的小儿推拿买别墅……我们身边这些并不起眼的行业,不起眼的人,实际上赚的比我们多得多,那些看上去表面光鲜靓丽,拥有百万家财的人,往往是债台高筑。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闷声发大财”,那些平时看上去不起眼的人,那些并不被看好的行业,如果做好了反而可以发大财,那些默不作声的反而可以更快的积累财富,反而是那些“雷声大雨点小”,那些整天把生意、资产挂在嘴边的,却是“华而不实”,“虚有其表”,我身边这些“富人”的例子,真的是值得敬佩。

1、5元一卷的菜煎饼,虽然是小本经营,但是却买下了楼上的两套房

菜煎饼,是山东某地的特色美食,打上面糊摊成薄薄的小煎饼,然后把各种青菜混在一起调成馅,夹在两张面煎饼中间,菜煎饼,外皮酥脆,香辣可口,是当地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仅仅是这样的简单的菜煎饼,却默默的成就了不少的“富翁”。

大概在十几年之前,在一小区的楼下,一对夫妻做起了菜煎饼的生意,由于他们做的菜煎饼皮薄馅多,香脆可口,瞬间就成为了附近的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中午在周围上班的年轻小伙子小姑娘,来到这里一卷菜煎饼就可以是一顿饭,晚上下班美食了,在这里吃上一卷菜煎饼再走,也省去了做饭的麻烦。

于是这对夫妻菜煎饼的口碑也就越传越远,最初他们只用一个鏊子来摊菜煎饼,后来鏊子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两个人可以同时看6个鏊子,那时候同事之间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吃六个鏊子的菜煎饼去”。

每天傍晚,这对夫妻在路口支起摊子,准备七八十个马扎,来这里吃菜煎饼的,往往预定好了之后,就拿着马扎找地方等着去了,每天几十人围着他们的菜煎饼摊,吃菜煎饼,场面真的是非常的壮观。

由于每天准备很多的菜,从家里拿实在是太麻烦,于是一年之后两口子索性买了楼上的商品房,第二年又把楼下的房子也买了过来。这在当时真的是引起了轰动,一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夫妻,凭借着卖菜煎饼居然可以再城里买下两套商品房。

其实也有人算过账,当时一卷菜煎饼是3-4元,除去本钱,一卷菜煎饼可以赚2元左右,一天下来中午加晚上两顿饭,至少可以摊400-500卷,这还是保守估计,一个月下来赚个2-3万其实很轻松,按照当时的房价,一年的时间买下一套商品房应该还有结余。

可以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他们两口一个月的收入恐怕要赶上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半年的收入了。后来随着物价的提升,菜煎饼一卷也提升到了七八块,不知道做了十几年生意的这对夫妻,目前攒下了多少家产。

2、一碗大肉手擀面,每年可以达到2000万的营业额,关键是人特别的低调

我见过最低调的人或许就是坐拥几千万资产每天还在依然卖命的工作,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不仔细想,或许你根本不知道他竟然可以拥有几千万的资产。还是那个城市,特色的美食除了菜煎饼,还有就是大肉手擀面,手工擀的面条,吃起来特别的劲道,再加上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大肉,豆腐卷、豆腐干、海带卷等配菜,一碗大肉手擀面绝对算得上是美味。

这样的一碗大肉手擀面到底能够赚多少钱呢?一碗面七八块,大肉便宜的时候5块,后来因为肉价上涨涨到了10块,再加上其他的配菜,在这里人均消费在15以上大部分都在18元以上。他家的大肉手擀面,从早饭开始,一直持续到午饭,也就是下午2点左右就收工,即便是这样,两个饭点也能卖出去几百碗。

就在前几年过年,对他家的店铺进行盘点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家大肉手擀面总店加上两个分店,三个店铺的年营业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300万,这时候人们才发现,那个个子不高,穿着一般,每天非常勤奋的卖面条的人,竟然是一个千万富翁,我们每天吃的,竟然是以为千万富翁端上来的面条。

当地人对他家的大肉手擀面赞不绝口,吃大肉手擀面在当地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老少皆宜,无论是周末家人一起,还是工作日期间同事们三三两两的去吃,一碗大肉手擀面就是一顿简单的午餐。我也很喜欢他家的面条,也总是隔三差五的去吃一顿,更为重要的是,几天不吃上一次,总感觉有些别扭。

3、残疾人励志的典范,小儿推拿的高手,竟然要买别墅

小儿推拿近些年非常的火,试想一下,如果不吃药通过简单的推拿手法就可以让孩子的病痊愈,那家长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因为天生的智力障碍,注定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他从来不像生活低头,而是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于是他苦学小儿推拿,而且特别善于钻研,于是在这个领域里他成为了知名的“专家”。

开始,家长们对小儿推拿还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那些大胆尝试的家长们看到了推拿之后孩子的病可以痊愈,于是就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就逐渐的火了起来,现如今,想要推拿都要提前一天预约,如果不预约基本上排不上号,从8点多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他也几乎不休息,一个孩子5-10分钟,推拿一次30元-50元。

每次我带孩子去推拿,他都会告诉我孩子推完这一次会怎么样,然后需要推几次可以缓解,推几次可以痊愈,基本上孩子的情况都会和他预测的结果一样,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信任这个推拿师傅。

那么他这个推拿可以赚多少钱呢?他曾经亲口告诉我,每天可以推105-135个小朋友,我们就以最低的105个计算,每次30元,那么每天的收入就是3450元,更为关键的是,小儿推拿除了房租之外,几乎是没有成本,算下来一个月也会有近10万元的收入,那么对于这样的“吸金”程度的话,几年的时间买别墅其实也算是很低调了。

总结一下:

以上列举的三个案例,的确是最真实的例子,相信你们的身边也会有这样的做着小本经营但是却赚了大钱的人存在,为什么他们可以“发财”呢,我们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可以总结一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1、不怕苦,不怕累,在一个行业里坚持多年。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卖菜煎饼还是面条,其实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每天除了睡觉的事件,基本上都在工作,如果没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如果没有坚持下来的勇气,相信他们谁也都不会成功。

2、善于钻研,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从而获得认同感。怎么才能赚钱?那就是提供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如果产品不好,菜煎饼和面条也不会得到认同,如果服务不好,推拿也不会得到认可,所以光努力还不够,还要有钻研的精神,要提供更加精致的产品更加优质的服务,

3、低调,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职业有什么不好。当然了,他们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的低调,从来不炫耀,从来不显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闷声发大财”,当我们知道他们年收入过千万,当我们知道他们又要买房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如此大的回报。

你身边还有哪些闷声发大财的例子?

网友四:

我觉得现在做自媒体就是闷声发大财的好行业,实体经济现在不景气,现在网络视频,网络文章都能挣钱,而且挣钱挣的真不少,我上次发了一个视频,当时点击量是630万,那一天就到手4000多元。当时感觉比上班都强。最后我又开始继续研究自媒体,发现写文章也可以挣钱,当时点击量是20多万收入260元。

我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能写会拍,一个月粉丝多,那么收入10万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好多人都做自媒体发家致富了。都是闷声发大财了。这也是现在最吃香的行业吧。好多年轻人都是全职做自媒体。

我觉得想好了就做互联网,想好了就行动,现在是一个好时代。做自媒体比打工强多了。而且还能不断的学习进步。

网友五:

济南的一家电商企业,去年卖了20多个亿,纯利润达到了3个亿,绝对新进电商企业一哥。目前国内电商已经水深火热,这家公司的老板非常爱学习,每次出差必须带的东西就是书。对学习的执着,让他在机会来的时候,快速抓住了。

2018年之前,他们做的规模不大,2018年借助小红书,他们借助新媒体引流,阿里的店铺流量和销量都上了一个台阶。

2019年和抖音签了1个亿的广告,卖了20个亿,这次借助短视频直接爆了。

电商公司前些年闷声发大财的太多了,然而这两年赚到钱的很多都是多渠道信息流玩法,快速迭代内容,吸粉变现。

电商行业目前发展还在高速路上,结合新玩法和新渠道还会有更多的人赚到大钱。

这两天接触了一家外贸电商公司,去年做了50多个亿,今年准备上市了,他们的手段很粗暴,就是疯狂找产品,疯狂开店,有需求的产品,只要质量好的,基本上上去就卖,他们赶上外贸平台红利期,目前依旧在,只要抓住机会,电商行业依旧发大财。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