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理财产品中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有什么区别?

2022年05月26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这个问题好,我来回答。

自从资管新规出来以后,禁止银行用宣传“预期收益率”以来,“业绩比较标准”就开始大行其道。说白了, 就是银行换汤不换药,改了个说法对付监管而已。

真正的“业绩比较基准”其实是基金业常用的说法,它是一个基金组合,用来衡量基金业绩的优劣。但是与银行所说的不同的是,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属于公募基金必须披露的信息,投资者在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中都可以了解到指定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具体是什么内容。而银行呢?大家有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银行曾经公开过他的投资标准组合,也就是用来衡量其投资水平的“业绩基准”?

所以我说银行这个“业绩比较基准”就是预期收益率的另一种说法。至于“年化预期收益率”,只是因为该产品投资期限不满一年,为了方便比较,折算成一年的收益率。

补充一下,题主图中的工银e灵通属于现金管理类理财,其标注是“七日年化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不同。前者是根据过去七天来测算收益并进行年化计算,这事允许的;而后者是对未来的收益进行预估,目前已经被禁止。

网友二:

理财产品常见的收益率包括:预期年化收益率、七日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约定年化收益率。表达的意思均不相同。

1、预期年化收益率

银行理财最常用的就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指的是银行根据产品的历史业绩、投资标的、市场利率、投资前景等因素,综合测算得来的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预期值”,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不过过去银行理财一直是“刚性兑付”,所以基本都能达到。

但是随着刚性兑付即将被打破,以后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要彻底退出,转变成净值型的理财产品。

2、7日年化收益率

7日年化收益率是“历史收益率”,指的是过去7天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代表过去的、近期的收益率,不代表将来。7日年化收益率是每天变动的,有时候波动还很大。对短期收益率的参考意义比较大,对长期收益率的参考意义不大。

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息息相关,比如降息降准了,市场利率就会下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会下降。

除了货币基金,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一般也用7日年化收益率。

3、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是金融机构根据产品的过往业绩,评估处封闭期的回报率,再换算成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与预期年化收益率比较类似,都是预估值,不确定能达到,但是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4、约定年化收益率

现在一些券商理财使用的是“约定年化收益率”,在封闭期内收益率为约定值,不会变,不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这是一个确定的收益率。

可以看出,上述四种收益率,只有约定年化收益率是确定的,其它三种收益率都是不确定的。

现在各种收益率,你都搞懂了吗?

网友三:

业绩比较基准和预期年化收益率,原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资管新规逐渐融合在一起,业绩比较基准包含预期年化收益率。

业绩比较基准这个概念,常用在私募基金业绩报酬,私募基金会制定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当基金为客户创造的收益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基金就会在超出的那部分提取一部分当作业绩报酬;

银行原本是没有业绩比较基准的概念的,只有预期年化收益率;由于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不得使用预期收益的说法,从而使用业绩比较基准来代替,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把这类型的业绩比较基准视同于预期年化收益率;

另一方面,各类理财产品开始净值化转型,收费也学习私募基金提取业绩报酬;这类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就不能视同为预期年化收益率,而是像和私募基金一样,只是银行提取业绩管理报酬的收益基准。

网友四:

你的问题我分两方面回答哈:

第一:你上传的图片是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左面的是189天的理财,业绩比较基准是指在189天这个投资期限内,和其余相类似的天数或者风险产品对比的收益。

右面这个是货币基金,收益是7日年化收益,是七天内这款基金的平均收益,也就是加权平均收益。这个收益只对当天的收益有预测,实际收益要看每万份收益。

第二:你问的预期收益和比较基准利率的区别。

预期收益是对某一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并不能作为固定或者承诺收益,只是说有可能会达到某个收益标准。

比较基准利率是指某一理财产品和相同或类似的产品相对比,能够达到的收益。

在市场中,预期收益出现的要更多一些,因为人们在做出投资的时候,越清晰明确越会去投资,比如15年的e租宝,一万元的收益2000元,或者传销里面的三个月资金翻倍,这样很多人就可以很明确的计算出自己的投资收益是多少。

试想,一款投资产品,如果告诉说,你投吧,会有收益的,投就行。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拒绝吧。

另外就是比较基准利率,这个词现在在基金中用到的比较多,尤其是私募基金,为什么呢?

最早的基金合同有说预期收益,保底收益,保证收益,未来可靠收益,但是在基金合规中都严令禁止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经过不断的试探,发现比较基准利率可以备案,所以现在基金合同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个了。

不过无论起什么名字,该有的风险一点也没少。

所以说这两种收益都是指导收益,确实来说都是有可能达到,有可能达不到。一般达不到的时候多。

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还是应该去研究这项投资的背书、产品底层以及合法性,这些比收益更关键。

最后提醒一句,你图片上这两款都是正常的投资产品,属于稳定性比较强,年底到了,银行理财收益也会好起来的,关注一下就行。

网友五:

预期年化利率是以前银行理财承诺刚性兑付时的利率,那时候银行自己做的理财即使出现亏损,也会把理财收益和本金兑付给客户;而业绩比较基准是在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的理财利率,是有波动的利率,不承诺刚性兑付相对来说现在的理财风险比以往大点。

预期年化收益率指的是一年收益的预期值,打个比方,如果说购买10万元的理财产品,而预期年化收益率是5%,则意味着年末可以从理财产品中获得5千元的收益。

而业绩比较基准指的是银行根据产品往期业绩表现,或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而计算出来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的预估收益。其实两种都是代表收益估值,但适用的理财产品种类完全不同,业绩比较基准主要用于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