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你身边有没有大器晚成的普通人

2022年11月12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有,我认识一朝鲜族女的,原来就是一普通女工,39岁那年,厂里效益不好,她下岗了,下岗后的她,利用她的优势,和几个姐妹一起开办一个做各种泡菜的厂子,如今50多岁的她已经拥有千万身家。

她的成功也不是一番丰顺的,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她们的厂子规模都是很小的,类似于小作坊,后来她们雇了一个专门跑销售的高手,才像开了挂一样,生意越做越大。

她和几个姐妹都是朝鲜族人,做泡菜本身就是她们的优势,会做泡菜是每个朝鲜族的女人必须会的,而且她们这做泡菜的手艺不外传,只有她们朝鲜族的人会,而且她们做的泡菜特别好吃。

刚下岗那阵,她也曾经很迷茫,不知道要去干什么,一次和几个姐妹一起吃饭的时候,看着一袋咸菜的包装,突然就来了灵感,她和几个姐妹说,我们做的泡菜这么好吃,可以弄个厂子,把泡菜做成有包装的速食品,这么就不用发愁找工作的事了,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

几个好姐妹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几人合资买了设备,办了小厂,前几年,由于她们只有技术,不懂销售,效益一直不是很好,有时候还不如打工赚的钱多。

直到后来,她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专门做快消品销售的高手,就重金聘请这个人做销售经理,她们只负责生产和质量把关。

她也算是慧眼识人吧,这个销售经理很有能力,而且还有销售渠道,而她和姐妹们严把质量关,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销售量越来越好,而她也成为了千万富婆!

网友二: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姨姐的样子。

姨姐一开始真的属于那种资质平平的人,不仅是资质平平,还很不讨人喜欢。小时候我和她一起去邻居家找小伙伴,她看见邻居家的奶奶在地锅上炒菜,居然一口唾沫吐在里面,差点没把邻家奶奶气晕过去。每次和她去外婆家,我俩一有矛盾,外婆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她又在欺负我了,抄起笤帚就去打她。

姨姐高中时,小姨夫因为参加黑社会抢劫,被判了九年,小姨家的天就此塌了。从那以后,小姨一个人喂猪,扛大包,种栗子,什么赚钱干什么,一个人累死累活地供养姨姐读书。姨姐并不是那种特别勤奋争气的孩子,高中毕业,姨姐考了个专科。

得知姨姐要上大学了的小姨夫在狱中给姨姐写信,大意是你也不是上学的料,也就考个专科,又不是考了个一本,没必要再拖累我们这个家,赶紧下学工作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吧!姨姐收到信,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她就报了个北京的学校,她不认命,要去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去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小姨帮姨姐交了第一年的学费后,姨姐便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大学生活。一开始只能去酒店端盘子,去路边发传单,大学里能翘的课她基本上都翘了,每次考试前突击一两周,居然还年年拿奖学金。

姨姐的大学生活上过当,吃过苦,受过委屈,但是她身上始终有一股韧劲,再苦的差事她也愿意做,再难的境遇她也能坚持。也许正因为没有退路,她的路才走的比任何人都坚定。

大三那年,姨姐已经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工作很久了,一个月一万多块的薪水让她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每次过年回家,她都会给舅舅们买新衣服,给孩子们买新玩具,当年拿笤帚追着她打的外婆也已经老了,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给外婆打个电话,陪她聊聊天。

现如今,姨姐自考了本科,给小姨小姨父在老家买了房子,嫁了个高高帅帅的老公,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对于很多成功人士来说,姨姐可能算不上成功,可是对于曾经那个拿着父亲的信哭了一整夜的小女孩来说,今天的生活是她做梦都想象不到的。苦难的日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对姨姐来说,却是帮助她蜕变的武器。

春节回家时又见姨姐,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只是眼睛里多了坚定与从容……

网友三:

所谓的大器晚成,不过是苦尽甘来,您认同吗?

我姨夫今年53岁,家里有三辆车,自住和闲置的房子共计10套,谁会想到20年前,买馒头都拿不出钱的姨夫,人生会突然开挂,成为我们身边的佼佼者。

全家靠小姨一个人的工资生活。
小姨170cm,115斤,眉清目秀,性格开朗,身边有不少爱慕者。

小姨23岁时,在县里供销社卖衣服,姨夫对小姨一见钟情。

那时候,姨夫没有固定工作,为了讨得小姨芳心,姨夫经常去老家帮姥姥姥爷下地干活。

姥姥姥爷觉得姨夫踏实肯干,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小姨结了婚才知道:姨夫不仅没有固定工作,家里更是一毛钱的存款都没有。

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传统,即使对婚姻有些不满意,也不会有“散伙”的想法。

刚开始,小姨就用自己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这一养就是七八年。

有一年,姨夫半年没有出去工作,他在家做好饭,等小姨回家吃饭,发现家里没有馒头了。

姨夫摸变浑身上下所有口袋都没找到一毛钱,又翻遍家里所有的抽屉,依然是没有凑够买馒头的钱。

那时候没有手机,无奈之下,姨夫和表弟只好等小姨下班回来。

不巧那天小姨单位进货需要加班,回家的已经八点多了,七岁的表弟饿着肚子已经睡下了,卖馒头的也已经收摊了。

小姨每次说起这件事,总会满眼含泪,她说:当时看到姨夫那无助的眼神除了心疼还有失望,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苦日子。

姨夫创业,因为事故赔上所有家当。
后来,姨夫开始创业。

先是开了一个小饭馆,从采购到厨师到服务员都是姨夫一个人,这样干了几年,日子才好一点,至少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姨夫一个人经营小饭馆,忙的时候太累了,姨夫有了改行的想法,打算做出租车司机,说干就干。

小姨和姨夫把家里所有的存款拿出来,又像亲戚借了点,考了驾照,买了一辆桑 塔纳,开始跑出租。

姨夫很勤快,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尤其是用雨天和下雪天,更是准时上岗。

借的钱都还上了,还有了点存款,正当姨夫和小姨期待着日子越来越好时,意外发生了。

那年冬天的一个下雪天,姨夫拉着一个乘客去火车站,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突然出来一个骑车的人,地太滑了,虽然姨夫踩了急刹车,还是撞到了对方。

姨夫赶紧上前查看,对方痛苦的躺在地上,地上白色的积雪已经被鲜血染红,姨夫赶紧叫了救护车,又联系了保险公司。

这一打电话,姨夫才反应过来,他这几天忙着赚钱,车的保险已经过期了,还没有来得及交。

保险逾期,意味着所有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

姨夫赶紧给小姨打电话,嘱咐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带着去医院。

对方伤的很严重,不仅掏空了姨夫家所有的积蓄,姨夫还把车卖了,又借了些钱,这件事才算处理好。

小姨和姨夫本来已经向好的生活,一下子退回到原点,这一年姨夫42岁。

姨夫出现人生拐点。
卖掉了谋生的出租车,还欠了债,姨夫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打懵了。

以后怎么办?

打工?创业?

这时,姨夫的发小找到他,问姨夫愿不愿意跟着他干。

姨夫的发小是做外 墙保温的,他的工地较多,想让姨夫给他当个领工。

对于发小的邀请,姨夫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现在对于他来说:干什么不重要,能生活下去才重要!

从此,姨夫边领着工人干活边学习里面的门道,一年内,姨夫可以独自承接工程。

姨夫独自接工程的第一年,还清了外债;第二年,姨夫买了一辆三十多万的车;

第三年,姨夫家拆迁,他把钱拿去扩大工程规模,赚了一套房;

第四年,姨夫的工程队已经有30多个人,听说那一年有的工程要不上款,顶了3套房子;

第五年、第六年……

现在姨夫要就成为我们亲戚中的佼佼者,出手阔绰,底气十足。

不管是给姥姥姥爷家中的电器还是家里亲朋好友的聚会,小姨家都是出力最多的。

前几年,姨夫也曾遭遇过工程款拖欠,索要无门,虽然最终没能如数要回工程款,但姨夫当时的经济实力和个人魄力完全可以承担和面对工程所带来的损失。

@麦子成长记说:

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他们的人生都有过一段至暗岁月。

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放弃,不浮躁,他们深知:人的脚要永远站在土地上,要脚踏实地的做事情!

所谓的大器晚成,只不过是那些少年没得志的人,从未停下努力的步伐;

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从未放弃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们一直在不停的沉淀自己,直到有一天,天时地利人和出现,他们自身的能量被迅速激发,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没有一个人的大器晚成是轻而易举,您认同吗?

网友四:

8几年,小乡政单位上班,受整个单位排挤。领导态度恶劣,但还是笑脸相迎,一家老小要吃饭,真能忍啊😱!

领导的铁石心肠始终没有被打动,还是被开了!

实在没招,听说自来水公司买不到一种接口卡子,又找不到人愿意做,一块钱一个,纯手工!

这位大爷接了活,不分白天黑夜的干。那时候自来水刚刚起步,人员不固定,结果只有人家抗到孤家寡人一个!

到后来与地方政府谈判,负责全面升级自来水硬件。那时候这位爷已经开了家标准的水管加工厂子,材料全部自己都有,自来水60年经营权!顺便说一句,那个水管的加工制造方法也是这位大爷自己钻研的,质量杠杠的!

结束语这样说吧,十几年前人家一个人到市里取过现金500万!现在每个开户费2680,3块钱一方,人口8万,月最低消费15元!

各位慢慢算吧!

网友五:

我老家村里就有这么一个婶婶。在我印象里她家条件差的很,进门乱七八糟的,压根没地坐,鸡啊,狗啊满地跑。她老公说是有病,但也不知道啥病,反正就不干活的那种,一干活就起不来了。两口子三天两头打架。两个儿子,从小学习不好,好吃懒做,初中毕业就在社会上打工,胡混。全家靠婶婶种几亩地维持,见人就诉苦,说这不好那不好。打心里不愿意跟她家接触。后来儿子娶媳妇没一年就跟人跑了,离了婚,留下几个月大的小孩,真的是走到谁家吃谁家那种了。后来婶婶去工地干活,大概有两年时间吧,她自己会揽点小活,找个泥瓦工自己干,如砌个花池啊,补个墙的那种。去年回家听说她开公司了,成立了建筑队。还在县城买了房。过年回村里拜年,她跟以前天差地別,不说话就认不出来。俗话说,大器晚成,婶婶应该算这种的。并不是她有多幸运,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婶婶能吃苦,有毅力,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击垮她,反而更加坚韧,这一点确实很佩服她。

网友六:

分享一个体制内的大器晚成案例。

临镇的冉主任,确切地说,是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熟悉基层体制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乡镇机构改革之前的设置,综治办是副科级部门,综治办主任由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兼任,另设一名副科级的专职副主任。

因此,冉主任是副科级干部,但不是副科级领导,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冉主任做了很多年的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一直谋求更进一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从副科级干部变成副科级领导,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如愿。

眼看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冉主任也很着急,甚至开始慢慢灰心了。

终于在2020年的时候,乡镇机构改革定稿之前,镇里有了一个副镇长的空缺,冉主任以46岁的高龄,提拔到副镇长这个职位上,冉主任变成了冉副镇长。

这在干部年轻化的大环境下,非常罕见。

也幸亏冉副镇长早了一步提拔,否则到了2021年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可能就无法提拔了,因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对新提拔的班子成员年龄要求很高,基本上只有35岁以下的公务员才能提拔。

2021年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冉副镇长更进一步。

原来分管政法的钟副书记在同一个镇担任副科级领导职位满10年了,根据政策,需要交流到其他单位去任职。

钟副书记是本地人,年纪也大了,不愿意到其他镇去,也不愿意到县直单位去任副职,于是退居二线。

因为新提拔上来的副科级领导年纪都比较小,不适合担任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整个班子里面就冉副镇长经验最丰富,于是提拔为冉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

将近一年过去了,又有了消息,冉副书记很可能提拔到县委政法委去,担任正科级的常务副书记。

这样的经历,对于市直以上单位来说,不值一提,但在乡镇,真真切切属于大器晚成了,三年之间走完了正常人十年都走不完的路。

网友七:

所谓的大器晚成,就是在而立之年之前还曾经是一事无成的人,这个大器晚成,我认为的年龄应该是在四十岁以后,黄金年龄段应该是四十到五十之间,但这也不是个绝对的事情。以古代的科举考试为例,七老八十仍活跃在科考场上也是比比皆是。

以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为例,范进考上举人的年龄是54岁,这个年龄放到如今就是标准的大器晚成,只不过的是乐极生悲,结果是疯掉了。

在我上学的时期,就有很多的留级生,和应届的初中生相比,在年龄上有着十几岁的差距,当然,这也是那个时候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农村人想成为城里人,吃上商品粮,奋斗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考学、二是当兵;在那个时期,考上中专就意味着解决了商品户口的问题。

这个经典的传奇故事,在当时就很励志,邻村的某男,一个中专考了八年,终于如愿以偿解决了身份问题,这个所谓的“八年抗战”被很多老师当为劝学的生动教材。这个八年、也应该属于大器晚成的八年。大器晚成相配套的成语,我认为用“厚积薄发”来形容比较贴切。

网友八:

一个退伍军人,回到地方之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工作,主要管宣传工作,因为他擅长写作,喜好摄影,为人内敛,做事很有头脑,在公司不长时间,就成了一个中层的角色。

那个时候,他老婆在家带孩子,也没有工作,两个人刚盖的房子,手里没有钱,日子过得非常紧巴。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家吃穿都花钱很少,男人把钱捂得很紧,说老婆不识字,不适合管钱,其实这个男人就小气,害怕女人乱花而已。

工作两年之后,经过他的一番运作,孩子上学了,老婆有地方上班,给他减轻了经济压力,两个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换作一般的男人,会慢慢习惯这种生活,接受这样的节奏,不再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也有的人会折腾一阵子,看到没有什么起色,很快就认命了。

这个男人不同,看起来他长相憨厚老实,但实则野心勃勃。

他常年跟董事长和公司老总出差,全国到处走动,甚至有机会到国外去,增长了很多的见识,对公司的运营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慢慢筹划自己的事业。

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个男人从公司离职,远离家乡故土来到遥远的异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这一年,他42岁。

他开了一家工厂,生产的品种跟他供职的那家企业差不多,两家基本上等同于竞争关系,甚至于,他挖了老东家的墙角,吸收了部分老员工,来充实自己企业的基层。光是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他的眼光独到,为人真的很精明。

一个项目上马,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他以前在公司就干这行,对这一门道非常精通。接下来是选址建厂,申请审批规划项目,报请有关部门审核,试生产,送样检查,得到合格通知之后批量生产,组织人员销售,往复循环。要说最大困境,就是资金严重的紧缺。

刚开始的时候,生产缓解遇到了很大的困惑,毕竟是竞争关系,自己厂子投产,肯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一席之地,自己的品种没有点特色,真的相当困难。要想在困境突围,还得有长久的生存能力,也不能搞薄利多销那一套,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确保产品优质,外观精美,能吸引新的受众。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有钱呢,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钱送孩子出国读书,两口子的感情越来越好,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小日子鸟枪换炮了。

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男人,现在差不多快60岁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的事业版图已经达到了几千万的资产。虽然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保持了当初的模样,有点文人的情怀,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傲娇,甚至有点怀念家乡故土,怀念普通人的生活。

对于很多把事业做的特别大的成功人士来说,这个男人的事业版图,可能确实无足轻重,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孤注一掷的创业,真的需要胆识,需要勇气,需要谋略,还有前期许许多多的积累,人脉的储存,以及背水一战的决心,重头再来的勇气!

对于普通人,42岁的男人,慢慢开始认命,最起码学会了不折腾,让他从这个年纪投注全部的身价开始创业,真的不是能够拿胆量就可以拼的。我跟他同事那么多年,当初真的很难看出他有如此耀眼的光环,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干着一份普通的工作,经营一个普通的家庭。突然之间,他就不安于现状,凭着不服气的折腾劲儿,将自己的人生换了一个天地。到了现在,我只能送给他两个字——佩服!

一个人想有所作为,有时候真的需要榜样的力量,楷模就从身边人找起,不要浇灭你慢慢燃气的雄心,有了理想就去试一试,谁的人生不折腾?虽然折腾有可能会失败,但安于现状,永远都不会有成功的一天!感谢支持。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