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一家公司呆的越久就不敢轻易辞职?
深有同感!数数手指头,我在银行干了十二年了,这十二年里,除了第一年,往后的每一年都想辞职。
直到现在都没能辞掉,我真是好没出息!
在同一家公司待久了,工作内容熟悉,要是跳去别的公司,还得从头再来,结果是未知数。
更关键的是,我除了银行的业务,根本没能培养出别的工作技能。写网文吧,扑街的多,賺钱的少,全职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当真离开这么多年的公司,还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陷入深深的迷茫。这也是我的很多同事不敢离职的真实原因。
银行这份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一例外的是,你问十个银行员工,基本十个都脱口而出说想辞职!但实际情况是,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个敢辞职。
能辞职的都是找好后路,或者家里有矿。
普通人,大多数都是苦哈哈的打工一族,哪里来的勇气,拍拍屁股离开干了多年的公司。
一句话,只有有实力或有钱挥霍,才会有底气辞职,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家要养有房要供,是不能轻易辞职。
毕竟没钱,真的寸步难行,还会得抑郁症。
网友二:
我之前服务的第一家公司,大概都快20年了,现在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还有很多在,现在他们更不可能辞职了,除非公司倒闭,或辞退。
在一个公司待久了,不轻易离职,基本上也就以下几点:
一.人的惰性及环境适应性,在一个公司呆久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熟悉的工作,人的感知更加的舒服,如果换个工作,一切又要重新开始。所以不愿意离职。
二.这份工作的确还不错,无论从薪资、福利、环境等来说,相比外面差不多或比外面好,值得去坚守付出。
三.就业环境不太乐观,就像现在疫情肆意,经济疲软,没有更好的去处,所有就呆着了。
四.就是自身的问题了,没有更好的选择,或在这公司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跳的必要。
其实跳不跳槽,辞职不辞职,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没有对于错,好与坏,常言还说,“人挪活,树挪死”,又说“滚石不生苔”。
网友三:
为什么在一个公司待久了,你就越不想离职了。
首先,温水煮青蛙效应。
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说你把一个情况直接丢到开水里面,他可能一下就跳出来了。如果你把青蛙放在一个冷水里。然后用小火慢慢的烧。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你煮熟了。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呆久了,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磨灭了自己的斗志,磨灭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效应。
所以你这一个公司待久了也是一样,慢慢的。在这种舒适的环境当中,你就会失去了自我。不愿意再跳出这个环境。然后就慢慢的被这趟温水被堵死了,这是很可怕的一种事情。
其次,与外面世界接触太少。失去了对外面世界了解。而恐慌.
在一个公司呆久了,你外面的接触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也会越来越少。就好像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一样。根本就不知,在外面还有魏晋南北朝。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慢慢的你会对出这个公司而感到恐惧。不知道自己出去能干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从而产生一种无言的恐惧感。就不敢再跳出这个公司了。
再次,个人的技能越来越单一,适应性窄,路越走越窄。
在一个公司呆久了,你所了解的知识面,产品都是很单一的,你的行业适应能力也是很单一的,你的知识面也会很狭窄,个人的能力也适应性也很狭窄的。
就这样你再出来再找工作的时候,你的适应性就会很差。你的竞争能力也太单一了。所能够选择的工作范围也就是很窄。
从而导致你的竞争力就会不强,个人的技能也会越来越单一。所以你也就很难跳出这个公司。更不可能跳出这个行业了。所以你也就不敢轻易跳出这个公司了。
网友四:
用马云的话来说,会离职的因素主要就那么两点,一个是薪水给的不够,一个是心情不够愉快(心累)。
不愿离职的因素,归纳起来也就是这么二点,一是认为公司给的钱足够了,二是在公司呆得心情舒畅!
我家亲戚,她是学财会的,之前干过售票员等的临时工,后来她自己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单位,就在这家公司一直呆到现在,孩子都生两个了,她在公司呆了十年了,也不想再换到其他地方去工作,用她的话来说在这个公司挺好的。
一个是时间上比较自由,公司并没有要求她按点上班,也没有要求她周末要加班,因此她都很自觉把本职工作干好,该加班时主动干活。
而且公司还给她每年都适当的增加薪水,她从原来的2000多块钱一个月到现在可以拿到4000块钱一个月,她自己感到内心非常的满足。因为这个收入,加上老公的收入,够养孩子,还贷款,她很满足。
而且在她怀孕生孩子的这一阶段,公司还给了她假期,还照样给她发薪水,因此她觉得这个公司非常的人性化,对她也非常好。而且自己也熟悉了公司的各项业务,老板也很欣赏她的能力,到了年底还会给他发个万元大红包。
当一个人在公司呆久了,各方面与公司磨合,包括与同事相处比较和谐,薪水给的又可以,因此,也对公司和同事有了感情,也不愿轻易辞退。担心辞退了工作,也许找不到更好的。
既然这样的工作不会干的不开心,何不长久待下去呢!
网友五:
在一家公司待很久,不一定是不敢离职,可能有好几个情况:
1.确实待得不错,没有必要离开
2.沉没成本很大,无法舍弃
3.缺乏合适的外部条件,害怕改变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可能会缺乏改变的动力,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改变需要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力推动,个人意愿和外部工作环境的变化,都是关键。
网友六:
这还得从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一个很有名的战略说起,它的名字叫:“奶头乐战略”。
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但是它的内容不能深思,否则你会感到害怕。不信?你可以试试。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
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这个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在100年前所谓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日微系统的老板格基(John Gage)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to lunch or be lunch)。
布热津斯基及时献计献策,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二八现象”,解除“边缘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推出一个全新的战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奶嘴”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这样一来,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以上就是“奶头乐战略”的全部内容,看完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后背发凉?反正,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战略时,被吓了一大跳。
自己,不正在被这个战略所影响吗?
一,游戏。
无论是电脑游戏也好,手机游戏也罢,只要一上手,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沉迷其中,若无外界干涉,一直沉浸在游戏之中,也将大有可能。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游戏的魅力这么大呢?
这跟游戏的设计有关。
第一,在游戏里面,我们可以畅玩,可以随意玩,不受道德的约束,看谁不爽,就能上去揍他一顿。
第二,在游戏里面,我们可以轻松获得满足感。比如:某些网游,只要充点“小钱”,就能享受一下“无敌”的感觉,这种满足感在虚拟世界轻轻松松就能实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比的艰难。
第三,在游戏里面,每一次的动作,游戏几乎都能及时地,把结果反馈给玩家,这就会给大脑传递一个错觉:只要玩了,就会有提升。这也是游戏让人一直玩下去,沉迷不可自拔的主要原因。
现在有不少朋友,在忙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做得最多的事:不是忙家务,而是玩游戏。对于这一点,你认可吗?
每次玩游戏后,会特别反感打断自己玩游戏的人,同时也特别的累,但又特别兴奋?这算不算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
二,娱乐。
情感节目,娱乐节目,明星丑闻等等,哪一样不是我们唾手可得?以前受电视机的影响,可能还没有那么明显,现在呢?对于人人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来说,只需要付出一点点时间,就能轻松获取到这些信息,甚至在蹲坑的那几分钟。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劳逸结合,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当然是非常的应该,但在劳逸结合的过程中,又有几人能及时把手上的游戏或者正在观看的偶像剧停下来呢?
举个例子:我楼下的一名租客,我们是老乡,接触得比较多,这是他自己亲自讲的一年有关他儿子的事情。
一天,母子俩去批发市场买菜,在买菜的过程中,小孩没事做,就一直在用母亲的手机玩一款目前最火的竞技游戏。在母亲买好菜,要用手机结账时,就准备拿手机支付,但小孩一直不肯交出手机,不愿意坑队友,母亲只好强行抢了过来,结果,小孩当场就倒在地上哭闹不止。
这还只是一个小学生,现在就如此行事,长大了,能如何?只能说成为那80%的人可能性最大,因为人生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不好枉下断言。但是,这种现象,无疑是让大人们担心不已。
小结:“奶头乐战略”看似与你,我无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无疑是成功的。它正在影响着我们,并不断在消磨我们的斗志。
回到主题,为什么在一个公司待得越久,越不敢轻易离职?
1,年轻时斗志被消磨殆尽,年龄稍长时求安稳。
温水煮青蛙。我们在年轻时,太过注重“劳逸结合”,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人,使得我们沉陷“舒适圈”,而不自知。当自己反应过来时,已为时晚矣。
年龄稍长后,被房贷、车贷、小孩上学、赡养父母、自己养老等等,压得喘不过气来。突然断供,就会给家庭带来很大影响,这个时候,想到最多的是如何保住现在的工作,哪里还会想到离职?
2,技能单一,离职后很难再找到工作。
公司在设计岗位时,除了一些需要特殊技能的岗位外,其它岗位都被设计成:只要来个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让公司不怕员工突发性大批量离职,特别是一线员工。
那么,员工一天在忙些什么呢?每天不停地重复做一种事情,就像搬砖的工人一样,每天除了搬砖还是搬砖(没有要歧视谁的意思)。
在这样的岗位上,做个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技能单一吗?单一。要是离职,还能做什么?
3,重新开始,代价太高。
虽然跳槽是涨工资最好的方法,但是也要得到相应公司的看好才行。如果一位工作十年的员工离职,为了找到对应的好工作,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二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工作,这时,他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降低要求成了最有可能的选择,最终到另一家公司去当“新人”,一切从头开始,若工资有涨幅还好,估计还能接受,若工资反而低了呢?离职就变成了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4,工作经历并不等同于工作经验。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工作过,就一定会有工作经验。只能说有工作过的经历,经验嘛,还真不一定有。
工作经验可以理解为可迁移的知识架构,也就是说,这个知识架构可以在同行业、同岗位中使用,也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中进行套用,若不能做到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工作经验。
如此一看,你还认为自己有工作经验吗?
最后,成年人的世界,所做的每一次决定,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之所以不敢轻易离职,主要还是自己腰杆子不硬,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或者说精力。所以,打铁还需身子硬。
网友七:
有两个关键词,基本可以概括这个情况的原因,第1个叫路径依赖,第2个叫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很多人都想做公务员,但是在考入公务员系统的前几年都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一个是要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个是要找到自己能够舒服的工作状态。
当身心都适用了这种体系之后,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因为除了你目前做的事情,你对其他的行业,和其他的工作都是不太了解的,那对你来说,保住现有的工作才会有安全感。
这种对安全感的需求就导致了路径依赖。
很多小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都会感到恐惧,其实大人也是一样的,你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待的越久,你想融入一个新的环境的难度就越大。
而想要克服这种恐惧,恰恰就需要走出去,不断的去接触新的工作岗位,接触新的人,接触新的事物。
但是如果你还没有辞职,其实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
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越不敢走出去,导致自己越不能走出去,最后就产生了你说的这种现象,很多人既想离职又不敢离职,既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理想和好奇,又无法放下身边的稳定和安全感。
我曾经听过很多想离职的朋友都在说,如果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自己肯定就离职。
但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在你开始做之前,就能确保能够100%让你满意。
就算你100%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也是两说。所以人要是想走出去,就一定要面对一些不确定性。
网友八:
确实是这样,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时间长了感觉比较稳定,不会轻易离职的。
本人在国资委旗下一家中国.松下合资企业工作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从本人的体验来看,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公司待得越久,资历越老,经验越丰富,薪资待遇也许会很高,因此不会轻言放弃。
再者,经过多年的累积,你的人脉比较广,对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工作起来轻松愉快,也不会轻言放弃。
另外,在一个公司待得越久,你的年龄也会越来越大,体力精力也会越来越不济,虽然会有一技之长,但是如果轻易离职,找好的公司也会比较困难。
孔子说过“...,...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既然努力那么多年了,倒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做好当下的工作,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地工作和生活。
毕竟,现在的经济不是很景气,好多企业经营艰难,好多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那么大年纪!外面的世界也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