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一个公司待得时间越长就越不敢轻易跳槽了
不敢轻易离职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愿意跳出“舒适圈”。在一个公司待着越久,越被小圈子限制,其实外面世界很大,在一个圈子中待着久了,很容易与外面脱节。同为职场人,在外面跑业务的要比在办公室整材料的更容易跳槽。很多时候并非能力问题,而是视角问题。
在一个公司待久之后的可能发生的情况
正向情况
在一个公司待久之后会有很多正向的情况,这些情况使自己不愿离职,而非不敢离职。
1.忠诚度高,成为管理
忠诚度对于公司来讲很重要,公司培养一个人需要投入很多的资源,忠诚度高员工,相对容易被公司重用,人才需要稳定,忠诚度高,能力强容易走上公司的管理岗位,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满足人需求中的安全感。
2.业务熟悉,专项能力强
熟悉业务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个岗位、一个公司待的时间越久,见得多、遇到的情况多,对业务也就很熟悉,在自己擅长并且熟悉的领域中,专项技能更优,哪怕没有走上管理岗位,不可替代性也相对较强。积累的经验以及信息相对多,专项能力自然相对更强。
3.熟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一个公司待得久了,对同事熟悉,对领导熟悉,对下属熟悉,以及对公司很多情况也熟悉,哪怕偶尔的动荡,也会因为熟悉人,熟悉情况,而提早趋利避害,这是人在职场中自保的保障方式,只因各项更为熟悉。
负向情况
在一个公司待得久了,如果没有太大的存在价值,确实是不敢离职,因为没有太多的傍身技能。
1.被圈子限制,眼界窄
接触到圈子,人群很局限,同事、上游客户、下游客户、厂家等等,想相对固定的圈子里活动,使得自己的眼界受限,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
2.失去挑战自我的能力
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各项事项相对稳定发展,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逐渐会排斥挑战,很容易失去突破极限,挑战自我的能力。习惯了稳定、习惯了按照自己常规节奏。
3.舒适圈太久,忘记了如何奋斗
在一个公司待得久了,容易进入自我营造的“舒适圈”,没有勇气跳出这个“舒适圈”,早就忘记了初入职场时是如何奋斗,奋进的感觉。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会导致自己忘记曾经奋斗的感觉,最终使自己忘记该如何向前走,忘记了奋斗。
离职需要的并非勇气,而是底气
不敢离职似乎缺乏的是离职的勇气,其实并非缺乏勇气,而是没有底气。底气从何而来,是自身的价值,以及自身能力来决定离职的勇气。
1.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价值,离职后会因自己的能力、价值而获得更好的职位,薪资,而不是离职后失去了维持生活的基本收入,而产生的焦虑。
2.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同一个公司,也可以不断挑战自己极限,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懂、不会就学,利用公司能够提供的资源去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自己的认知架构。
3.应该做与想做事情的结合
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初期要做应该做的事情,等羽翼丰满时,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想做的事情是主观意愿的感受,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增加自身的价值。
总之,在一个公司待得久了,很容易进入自己营造的“舒适圈”,限制了自己的视角,不敢离职的主要原因是眼界,价值受限,导致了缺乏离职是勇气。
网友二:
你说为什么在一个公司,做的越久,就越不敢辞职。我觉得有三种情况,特别是最后一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首先,这就是人的天性--畏难情绪,人喜欢呆在舒适区里。长时间呆在一家公司里面,这里有自己熟悉的关系,熟悉的人脉,每天做着熟悉的事情,即便只是暂时的不愉悦,但是想着凭借自己多年在这个公司的“混世”经验,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所有的事情都似乎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每个人都习惯于享受这种“掌控感”。肯定没有勇气跨出去。
其次,就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悲剧了,因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失去了曾经初入职场的豪情壮志,没有了曾经的理想和抱负,等着时间久了,没有了当初的拼劲,自然也跳不出舒适圈。让他扔下多年积攒的人脉,掌握的技能,辞职重新开始,简直是难上加难。
最后,就是一种混日子的心态了,年纪大了,出去也不好找工作了,耗在这家公司里面等着退休,或者等着公司主动裁掉自己,然后好歹可以拿一大笔赔偿金。我以前的公司很多大约40岁左右的,职级中上等的员工,很多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公司业绩上创造不出什么新的亮点。但是因为“资历老”基本上就可以每天过着开开会,泡泡茶,到点下班的日子,换工作对他们来说很难,出去了好的工作别人不要他们,差一点的工作他们看不上……久而久之,就一直呆在原来的公司,哪有敢辞职的心呢!
就像《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里面白灿烂在空降分公司,执行总部裁员250人的目标以后,在和分公司中高层进行第一轮交锋时讲的话,很多自诩资历老的中高层其实就是抱着 养老的态度,干着应付人的工作,然而却拿着不菲的佣金,这样的公司,呆的越久肯定就越不敢辞职喽!
网友三:
我有发言权,我就呆在一家公司10年了,开始能够学到东西,后面想过离开,被再三挽留,减少工作量,就留下来了。
如今结婚后因为需要稳定,房贷生育各种压力,这里目前合适,社保也在这里买了10年零三个月了,这里对我最大的优势就是积攒社保年限。当前正在备孕,生完之后我可以享受半年带薪生育假期。出去之后估计找工作会卡在生育这里。另外因为备孕已经超过半年还没有好消息,准备年底去医院检查输卵管。
现在的薪资对我来说很重要,在这里做了这么久,出去重新找工作可能薪资会大幅度减少,虽然我老公说我赚得不多,但是基本搞掂我们家的房贷,加上婚后半年家婆现在是宫颈癌晚期,不停放疗化疗,老公已经焦头烂额,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个十年。
网友四:
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干久了,这里可能已经成为他的舒适区(哪怕他对公司很不满经常JJYY),这意味着:
一、公司对他的能力有加成
这个人对公司的流程非常熟悉,办事快,而且知道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能预先进行处理,体现出来就是考虑周详、做事效率高,不光工作本身变得轻松,还容易得到奖金或者表扬等正面激励。
另外,在一个公司久了,或多或少都会和同事们有一定私交,能满足精神上的社交需求。而且对公司的人际关系不管是表面上还是隐性的都会有了解,不容易在这方面犯错,甚至可以规避和利用一些矛盾。
如果这个职位和外部有对接,那么这么多年经常对接的人和公司都会比较熟悉,哪些贵哪些靠谱哪些比较麻烦心里有数,也知道合作的尺度在哪里,项目就比较好把控。
如果换个地方,这些优势都没有了。
你可以想象,同样举办一个活动,领导希望要什么风格,准备花多少预算,习惯找哪些供应商,一般邀请哪些媒体,事前要做哪些申请,时候要怎么汇报,在老公司这些都谙熟于胸,但在新公司,每一项都需要去领悟——即使活动风风光光顺顺利利完成了,但你花的心力是不一样的,担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二、公司对自己的塑型,不一定适合新公司
就像上面说的,在一个公司久了,你知道怎么去做好一件事——但是,这不意味着换一个环境,你用同样的方式去做事就是对的,就是好的。
比如新公司的销售部门比原公司给力,但是你习惯了原公司的思考,产量或者激励政策趋于保守,直接影响市场业绩——新公司对你的评价。
这还是轻的,工作环境适应了就好,但在一个公司越久,你的思维和做事风格就越趋于定型,和新公司的磨合就会越艰难。改变长久以为的行事风格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潜在信仰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以前外企高管空降到民因公司主政一方,不管是高管还是老板都对彼此寄予厚望。但实际上多年职业环境不同塑造出来的思维很难调和,君臣相得的很少很少。现在呢,互联网出身的到国企去,可能也要掉一层皮。
所以说,磨合不是你熬一熬就能过去,而是有极大的职业风险在。
这样一加一减,很明显在原公司优势会更大,不管是获得业绩的难度,还是工作的操心程度,都是在原公司更舒服——舒适圈就形成了。
走出舒适圈需要支付很大一笔成本,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支付的。
最后,新环境会让部分职场人惶恐
如果原公司是比较大的企业,那么一个人可能就是一个螺丝钉,在井井有条的安排下能出活。但他自己能独立干成什么事,他自己也没有把握。
在这种趋于固定的环境中,如果不是个人保持敏锐,很可能就钝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种样子抛到外面环境中去竞争,他内心是非常没有底气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敢。
网友五:
第一,安逸。
在一家公司呆久了,适应了工作,和同事也比较熟悉了,都很舒适,而且能呆这么久,基本上没大错,公司也不会开你。尤其是人际关系。和领导相处、和同事相处,太影响工作的舒适度了。如果去新的公司,还要重新适应,什么都得重来,如果遇到不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太痛苦了。
第二,不一定有现在的好
因为说不愿意走,那么就是没有觉得现在的能力与待遇差距不大,自己还算满意。那么可能是岗位相对固定,比如说会计、人事等。新单位能给你一个高于原单位的薪酬,微乎其微。如果是销售等有灵活性的岗位,离开后可能还需要重新学习,必须从低位做起,单位可能想要有经验的老手,但是自己心里估计会不满意,因为在原单位,你是老资历、高位置的员工。比如原来卖茶叶,新公司卖仓储位置,那么就需要重新了解仓储市场、客户定位,发掘客户。这相比,卖茶叶已经卖了好几年,了解行业、客户稳定,劳累很多,收获还不一定多。因此,工作久了,更不愿意离职。
第三,没信心
在单位工作久了,就算是一个新毕业就来的,也得快三十了,自身的资本少了,没信心跳槽成功。大多数30岁的人觉得自己基本失去再去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渴望,精力下降。如果去一个新公司,拼不过别人,还不如在老单位踏实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