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穷人身上都有哪些不好的坏习惯

2023年02月18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我可能就是那个被穷人思维深深笼罩了几十年的人啊!尽管现在月薪上万,我依然舍不得买500块钱的大衣。

以前我没有这个概念,但是看到这个问题我才发觉我的父母就是这种穷人思维,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农村,打我记事开始我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省吃俭用供你读书,我们天天累死累活养活你们姐弟两,我们家就是这种条件,你别跟别人比……”

因为这些话出现在生活中的每个场景,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忆犹新。

也许没有这种经历的朋友无法理解这种心情,接下来举几个例子吧,

一、省钱思维

我妈经常会在傍晚时分去市场转悠,因为那时候的菜卖的比较便宜,尽管都是被挑残了,但是还是能挑上一点好的。

比如有一次,有个拖车拉着一车土豆上村卖,8毛钱,平时土豆都是2块钱一斤。村里一群人一哄而上,一个个的都买了个十几斤。

我妈当然也不例外,囤了20斤,一直觉得自己省钱了。于是我们连着吃了一个星期土豆,土豆丝,土豆块,土豆片……

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土豆都忍不住反胃。最后那堆没吃完,发芽了,听说发芽的土豆不能吃,我妈便又想法设法拿去种了,活也干了,肥料也去了,最后没结几个……

以前家里没冰箱,偶尔买点肉也省着吃,那时候还是春天,天气潮湿闷热,结果放了两天肉都变味了。

我妈闻了又闻,最后还是觉得应该问题不大,她觉得把调料下重一点应该闻不出来味了。我吃了一口,嫌弃的表情被我妈一顿数落:“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结果就是我吃了之后闹肚子了,肠胃炎,去医院输了两天液,花了40多块钱,这钱都够买几斤肉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就不一一叙述了。

以前我总觉得我妈这些行为无法理解,但是现在想想真的很心酸…

穷人思维”穷怕了,买东西图的是单纯的便宜,理论上是可以更少资源买更多数量。看到打折促销和附赠小礼品就兴奋,就不理性了。

有买一送一还便宜的就绝不考虑那个价格高的但更合身份、效用更大的东西,不占这便宜心里就难受。结果呢,买回来一堆用不上的东西,还占地方,而下一回再去,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情愿花时间省钱,也不花时间挣钱

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犯得错误。

还是一样,举个例子吧。我妈陪我去办身份证,从家里去是5公里的路程,那时候坐公交车是5块钱。我妈说这一去一回,两个人就得20块钱,于是她决定带着我走路去。

5公里的路我们走了快一个小时,到了那里已经是中午11点了,去到照相馆拍好照以后去派出所办,那时候人家已经下班了。

于是我们又在路边等到2点半上班,明明半天能办好的事,硬是花了一天时间。她却觉得值!她应该没想到这一天的时间用来干点别的事应该不止这20块钱吧。

我妈平时买个东西也是要货比无数家,这一点在我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即使选个地毯,也要在网上看好久,看评论,看尺寸,看材料,看快递…一晃大半天时间又过去了,还没买下来。

不过我已经在慢慢的纠正自己,这种浪费时间且省不下来几个钱的事以后还是别做了。

三、总跟孩子强调父母挣钱不容易。

前面我也说过,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确实很反感这样说教。

小时候,父母总是给我们灌输家里很穷的观念,导致长大后即使赚了钱,依然会觉得很缺钱。我现在月薪近万,但是买一件500块钱的大衣我还是觉得肉疼。

其实这样的父母身边很常见,他们经常会对孩子说:我们家穷,你不要乱花钱,不要跟别人攀比,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我们养你不容易,还要供你读书,你可不要辜负我们。你怎么又乱花钱,难道不知道父母赚钱有多辛苦吗。

这些话看似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很多完全不贫困的家庭中,父母也会用如此 “哭穷”的方式, 试图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但实际上,当父母给孩子灌输赚钱很辛苦的观念的同时也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写下对金钱的忧虑和恐惧。

因此现在我最不愿意对我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我现在手头有多宽裕,而是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有着跟我一样的童年回忆。

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对金钱充满忧虑,我会尽我所能给他创造他想要的环境,而不是一味的告诉他:“你要体谅爸妈,生活不易。”

我觉得童年就该是快乐的,快乐不取决于有多少物质,但是取决于有多少爱。

我身边还有一些人,他们拼命努力赚钱,甚至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彻底迷失在对金钱的渴求中,永不满足。

他们并不能够安心花掉自己所赚的钱,仿佛花钱会带来罪恶感。而罪恶感的源头,都是由于父母的责备和他们童年被打压的对物质的欲望。

清华教授彭凯平曾说: “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

一旦心中有了贫穷感,是无法仅仅通过物质的满足来弥补的。

四、不愿意投入,不信任他人。

我爸妈的口头禅是:现在做什么都不容易,你看那些开小店的,哪有什么生意,租金都不一定能挣回来。

所以他们从来没想过做生意,都是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在2006年,我堂叔跟他们说可以考虑在县城买个店面,自己做生意或者门店出租都不错。

因为我堂叔是中介,所以他们觉得堂叔不过就是想赚他们的中介费而已,如果真有那好事,他自己怎么不买。

事实上,堂叔自己已经买了几个店铺在出租了,只是他比较低调,没有跟家里人说而已。

2006年我们这边房价才600-800/平,那时候虽然家里没什么钱,但是刚好造高速公路经过我们家门口,需要征地补贴了几万块钱。

我爸妈便拿着这钱在家里建了两层楼,2008年房价开始涨了,直到现在,他们存的钱已经在县城买不了一套房了。

我妈经常叨念我爸:“当年要是拿着盖房的钱去城里买一套房就好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比较他们的眼界和思维限制了他们的决定。也影响着我们下一代

我上大学后,一门心思就想着挣钱,刚入学就想着找兼职。正因为挣钱心切,我和宿舍的几个同学还被骗了几百块钱。经过是这样的:

我高考500多分,只能上个二本B(这是我们这边的叫法,其实就是2本民办学校),因为学费太贵,所以选择了上大专。

说到这个,我心里也挺后悔的,出来工作之后才知道本科和大专的差别不是一点两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其实我学校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的人,就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来读大专的。

所以刚开学没多久,我们很多同学就开始找兼职,有的通过师兄师姐介绍,有的自己出去外面饭店当服务员之类的。

那天有个30多岁的女人来我们宿舍,带着一些饰品,她说可以低价批发给我们,然后我们卖出去。

当时她说的前景一片光明,我们也是脑门一热,就买了一箱,有发夹,钥匙扣,耳钉,手链之类的小饰品。一共600多块钱,我们三个人一起买下来的,想着周末出去外面摆摊。

最后,东西没能卖出去,自己还倒贴了几百块钱,之后还到处找兼职。现在想想,大学本该是用来学习的时间。

我却用这宝贵的时间挣了几个零碎的钱,因为我一直都在为钱焦虑着,所以看不见远方的光景。

最后,我觉得穷人要摆脱贫穷,不是努力工作,而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做起。

即使现在有钱了,不再穷了,但惯性思维很难改过来。

不单自己这样,可怕的是,这种思维也会言传身教影响下一代。

网友二:

目前感受最深的三件事拿来说说:

1,银行股股票价值投资。

只要说银行股分红很可观,就必定有人说除权(自己的钱分给自己)。

6%股息率,持有16年能回收96%本金,但是股票还在手上,还能继续拿分红,自己拿30年,下一代再拿30年,再下一代。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觉得是个坑呢?

收益的即得性,也就是穷人会选择眼前即得利益,而不会考虑更加长远的收益。

2,跟风

前几年,一见房子涨,也不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跟着买。买房是用来解决住哪里的问题,但住哪里的问题不仅仅只有买房才能解决。

看别人养鸡赚钱了,自己就觉得“我养我也能赚钱”,看别人炒比特币赚钱了,他也会觉得“我炒我也能赚”,看股票涨了,抢着买,觉得还能涨。

跟风,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3,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是典型的农耕社会思想,之所以以前养儿可以防老,是因为付出远小于回报,说到底,一碗饭养大就行了,但是很明显,现代社会养孩子成本极高,回报极低。给不了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却拼命生孩子,期望多生几个总能有那么一个孩子能有出息,把本来就有限的资源分散给所有孩子,可笑。

如果金钱不能养老,那么孩子就更加指望不上了。给不了孩子好的起点,在阶级固化的社会中,他也只能重复你的一生,并没有时间和金钱来管你的晚年生活。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下一代能做到,也是穷人思维。

网友三:

把自己不喜欢的思维或者与自己的理念相违背的思维,或者那些不合时宜的思维统称为穷人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盗逻辑。所谓时势造英雄,任何人的任何一种思维,只有顺应自己生活的时代,为社会、为家庭、为他人创造财富,营造亲情,传播善良的思维就是充满正能量的思维。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人们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再用来缝补别的衣服,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就是美德,是必须这样做的。在现在看来就是典型的所谓穷人思维吧。再比如,旧社会坐拥千顷良田地主富二代,他只要坐在家里想怎样收租就富甲天下,那他的思维是什么思维;如果一个农民的儿子也想坐在家里坐等财神光顾,那他的思维是什么思维。

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一样是事实。只要这种思维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切合社会家庭个人实际情况的,那么,它就是应该提倡的。

网友四:

一个邻居端着金饭碗吃糠咽菜,我觉得这就是穷人思维。

邻居辛劳大半辈子,打拼下7间房子的地盘,至少值70万。还有1栋楼就不去算它值多少钱了,因为一家子住在里面。

存款应该不太多,因为两个读大学、高中的孩子就是两只吞金兽。再说这些年的钱也不怎么好挣。

这点家当跟发达地区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但在我们当地,这样的家庭算殷实户。

可他们过的啥生活啊!住着的那栋楼建好二十多年了,还是毛坯房,地板砖没贴,窗子也没安,墙漆也没刷。建房时安在窗框上的木方,都已经朽了,摇摇欲坠了。房里的电线“私拉乱接”,乱得跟蜘蛛网一样。找人要几个淘汰的货柜,搁上几块木板就是灶台。水泥砖上搁木板就是睡觉的床,枕头都不舍得买。睡觉时枕的是装在袋子里的衣服。洗澡没有热水器。

很多乡邻都没他家有钱,可家里布置得很温馨很宜居。当有人好意提醒他家适当享受一下生活时,他总说:把钱花了,孩子读书用钱拿不出来可作难。

即使现在拿得出装修的钱,他也不舍得花在房子上吧。钱花了就没了,买地盘放着,还可以增值呢。

网友五:

我是骄然,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很喜欢这个话题,什么是穷人的思维,说白了就是穷人的想法,说到穷人的想法,可能就会联想到富人的想法,二者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环境不同,当然他的想法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经常看见的那些劳务市场上的人,以及那些农村来的打工者,他们都属于穷人,那么穷人的思维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穷人的思维主要是有以下三点。

1、只看重眼前利益。可能我们都听说过,叫人穷志短,作为穷人,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的眼光不可能放在将来,而只是放在眼前,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人穷首先得顾眼前,只有把眼前的难关度过了,他们才会往远了看,所以作为穷人来说,眼下还没有把眼光放远的资格。

2、计小利而忘大义。穷人往往在一些小问题方面斤斤计较,恰恰在一些大原则上却忽略了,这往往也是穷人思维的一个特点。

3、观点不前卫。穷人有穷人的观点,而穷人的观点却不那么时尚,往往有些守旧,穷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也是他们走向富裕的路上的一个障碍。

总之吧,穷人毕竟是穷人,即便是我们不能用唯心主义的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从某一层面上说,也确实没有别的方法解释。

穷人有穷人的思维方式,富人有富人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往往也是穷人和富人的一个标志,这就是我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欢迎评论。

网友六:

我大学室友,入学报到那天我发现她裤子后面全都被血染红了,就给了她一个卫生巾,没想到她进厕所后很久都没出来,后来她偷偷对我说了一句话,至今我都觉得心酸至极。

或许只有经历过贫穷的人,才能明白穷孩子的卑微和无助。我这个大学室友就是真正从穷苦和磨难中走出来的女孩,刚上大学的时候,她很少说话也很少笑,整天独来独往。

大学四年,她一直是住在我的对床,我们宿舍的人都叫她二丫,这是她父母对她的称呼,我们偶然听到之后,也就调皮地跟着这样叫了。一开始是觉得有些滑稽故意开玩笑,后来是觉得这样叫很亲切。

大学报到那天发生的事,我至今都觉得无比心酸。

那天,我们其他五个人都早早就到了宿舍,只有二丫姗姗来迟,临近傍晚了才拖着两个大包到达宿舍。原本我们其他先到的五个人正在聊天,可她一推开门进来,我们的目光就全部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因为她不像是来上大学的,倒像是来打工的。

她的整张脸连同脖子都黑得发亮,身上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淡蓝色校服,手里提着两个用肥料包缝的大袋子。光是看一眼,就让人觉得得十分心酸。

我们其他人都是父母送到学校,帮我们把床铺好才离开。可二丫是一个人来的,她进门后见我们都盯着她,她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腼腆地冲我们笑了笑,就低下头回避了我们的眼神,然后自顾自地开始收拾东西。

我也是农村来的,看到她的样子,就觉得心里很难受,所以主动微笑着对她说:“同学,需要帮忙吗?”可她依旧没有说话,笑着摇了摇头,自己把大包搬到了床边。

在她转过身的时候,我看到她裤子上的后面全都被血染红了,看起来十分刺眼。我觉得大家都是女生,也没什么好避讳的,所以就直接很直白的提醒了她。

没想到她反应非常大,她很快就伸手遮住裤子,然后转过身难为情地看着我们,整张脸瞬间涨得通红。

我感觉自己像是闯祸了,赶紧上去拉住她解围:“没事啦,这很正常嘛,大家都是女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她点了点头,开始在大包里翻找东西。我以为她是在找换洗裤子,也不好意思继续盯着她,就转过头和其他室友聊起了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同学,你有卫生纸吗?”二丫突然走过来碰了碰我的背,十分小声地说。这是我听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她的脸依旧红红的,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她当时卑微的样子,看得我心里一阵难受,我赶紧把自己桌上的一包餐巾纸递给了她,餐巾纸虽然小包,但也有十多张纸巾,我想着怎么也够了。

可她却拿着那包纸巾愣在了原地,过了好一会才十分难为情的说:“这太小了,我是那......那个要用。”

我立马明白了,她是需要卫生巾,刚好我也有,就找了一张递给她。没想到的是,她拿着卫生巾进了卫生间,许久之后都没出来。

我觉得很奇怪,冲着卫生间的门看了很多次,想去问问又怕打扰到她,我知道她本来就脸皮薄。可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她还是没有出来,而且卫生间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我心里有了不好的想法,心想她不会是失血过多晕倒在厕所里了吧。

萌生出这个想法之后,我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准备去敲卫生间的门。可我刚抬起手要敲,她就突然从里面探出头来,红着脸凑到我耳边,偷偷地跟我说了一句话:“同学,这东西怎么用?我没用过。”

说实话,她这句话让我有些震惊,都上大学了,再怎么说大姨妈也有四五年了吧,居然不知道卫生巾怎么用,我也是农村的家里条件也不好,但也不至于这样。

我知道她很难为情,所以就进了卫生间,边教她使用,边有些好奇地问她:“你们不用卫生巾,那用什么?”

她很不好意思的告诉我,她一直都是用她妈妈买回家的大卷纸,这次出门忘了带。

后来我才知道,二丫家在云南的一个偏远山区,父亲是残疾人,母亲又得了重病,家里不仅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还长期需要钱买药。

据她说,从她家到县城,下山的路都要走几个小时,而且全是土路。她本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只是她成绩一直很好,在老师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才勉强上了大学。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二丫比任何一个人都努力,成绩一直是年级前几名,奖学金助学金每年都能拿到。而且她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上课时间之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她一个人找了好几份兼职,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或者是在做兼职,每天都是我们睡熟了她才会回来。虽然同住一个宿舍,但大学前两年,我们几乎没能跟她说上几句话,也几乎没见她笑过。

按理说,又是兼职,又是奖助学金,她根本就没那么缺钱了,可她不仅要养活自己,每个月还要给家里寄1000元,如果她不寄钱,她妈妈就没有钱买药。

大学四年来,她从来没买过新衣服,总是让条件好的那两个舍友把不要的旧衣服都给她,她说这些衣服还很好,比她以前穿得好多了,扔了太可惜。班里同学很同情她,不穿的衣服都给了她,她每次拿到衣服都很开心,从来不拒绝。

因为做的兼职多,有了经验也有了积蓄,大三那年,二丫在辅导员的支持下,在学校里开了一个很小的奶茶店,那时候是2011年,奶茶在学校很流行,所以她的奶茶店生意很好,有时候我们去照顾她生意的时候,门口甚至还有人排队。

开了奶茶店之后,二丫整个人都变了,变得阳光开朗起来,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不敢说话的女孩。为了那个奶茶店,她每天都起早贪黑,一开始只是课余时间才开店,后来她找了两个兼职的学生,她的奶茶店就整天都在营业了。

看着她生意做得这么好,同学们都很羡慕,但却没人能有她的能耐,她不仅会做各种奶茶,还懂得各种经营之道,这些都是她通过长期的兼职积累来的经验,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

因为这个奶茶店,她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她依旧舍不得买新衣服,而是在大四下学期付十万首付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2012年的时候房价还不高,她十万首付就买了套七八十平的房子。

二丫说,她不是有多想要房子,她只是想在城市安个家,把妈妈接到身边,让她安安心心在城里好好治病。

大学毕业拍毕业合影那天,二丫穿着一身学士服蹲在地上哭了很久,同学们都以为她是买了房子太开心,是喜极而泣。

但其实,她只是看着地上的一张卫生巾广告,想起了自己曾经心酸的过往。

如今十年过去了,虽很少联系,但通过她的朋友圈,我知道二丫过上了她理想的生活,她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好车,父母都在她的身边。

曾经她是班里最卑微的人,可大学毕业的时候,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她没有因为贫穷而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努力,逆风翻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写在最后: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穷。精神富裕的人,即便穷也只是穷一阵子,不会穷一辈子。二丫就是属于那种精神富裕的人,她从不自暴自弃,一直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改变。

现在回头去看,我觉得她就像是一束光,是自己的光,也是家里的光,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也照亮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她的出生无法选择,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只有不甘平庸,才能有机会逆袭。正因为她不甘愿做穷人,才勇敢的完成一场悲壮的逆袭,这样的人并不卑微,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嘲笑嘲笑她。

我们并不需要为自己的贫穷感到卑微,只要不认命,人生就会有无限可能。

网友七:

我感觉我是有穷人思维的。这可以从以下这些事情表现出来。

第一件事,差不多20多年前在上海独自买房子的时候,压根没有考虑什么地段,学区啊,交通啊,只是满足自己当时手头上的那一点积蓄。这个说实在就是没有发展的眼光与投资思维。

第二件事,在2015年上海房价飞涨的时候,没有考虑换房子,嫌弃麻烦,这也是没有折腾的精神。有没有发现,凡是大富之人,都是有折腾精神的。而我,可能只是满足小富即安,不想折腾。

第三件事,不喜欢买奢侈品包包与围巾,感觉那些东西华而不实,没啥意思,虚荣给谁看呢?

第四件事,喜欢存钱,不大乱花钱,感觉乱花钱吃喝玩乐没有啥意义,但是存钱却有成就感。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

第五件事,积极在头条挣一分一角的收益,这个头条的收益,富人肯定看不上,我心穷啊,为了那一分一角的自媒体收益,整天浪费了多少脑细胞。

第六件事,不会超出自己能力的去消费。

第七件事,不去借钱。富人都是扩大杠杆,而我是穷人思维,不喜欢过多的借银行的钱。利息难道不是成本吗?所以,注定我的思维会限制我做事情的规模。

我之所以有穷人思维,与小时候是穷苦出身有很大的渊源,穷怕了是真的。不过,节约的优秀品质,50年代60年代的老一辈有,70年代的我们也有这个优秀品质。

我与生俱来的的穷人思维没有让我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我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挺满意,自己想买啥买啥,不会受任何人的牵制,买不起的嘛,就不买,也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在外面看着光鲜亮丽的,其实啥都不是,虚荣的有啥意思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理解的,以及我自己践行的穷人思维,如果没有大富大贵的命,那就用穷人思维给自己保驾护航,也不错,友友们说对不对呢?

网友八:

不做总结了,反思一下我自己吧!虽然不愿承认,但感觉我就多少是穷人思维。

胆子比较小,不敢做风险大的事情,思想里就是安安分分上个班,没有风险收入稳定,除了工资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整天想着存钱省钱精打细算,一分钱恨不能掰八瓣花,想想都活的累。

不会赚巧钱,不敢“投机倒把”,不敢变化,不敢做投资怕赔钱,钱放银行里存着吃利息最安心。

21年下半年开始汇率市场波动变大,日元跳楼似的下跌从6.5直线掉到了现在的4.9,因为手里有日元,搞得一直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在5.2的时候兑换了,没办法心脏承受不住压力。

年初索性把几千美元也兑换了,没过两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大幅升值,你说我这命又赔了,眼光就是不行,思维僵硬又没胆,典型的穷人思维。自己也很反感这样的自己,却无力改变什么,可能是性格使然吧。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