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0万左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生活在上海一线城市,有幸结识了不少80后年青人,问了问他们的收入,有些还处在一二万月薪的大城市"起步"水平,有的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税后月入达到了三四万的较高水平,也有几位经过自己努力拼搏,月薪已达七八万的很高水平。若问年青人收入较高感觉怎么样?在结识的年青人中,就有比较典型的一位,观察他的一路成长,也许对"收入感觉"可以得到很典型的答案。
可以说,该8O后的"收入感觉"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本科毕业后即进入职场,入职一家大四期间见习的5OO强外资企业,起薪就小一万。问了年青人进职场有了首份收入何感?年青人笑笑:可以不再依靠父母而独立生活了,当然感觉精神很爽,很自在,蛮好……;
第二阶段:首家外企工作二年后,经朋友推荐,跳入又一家更大的5OO强外企,显然,月薪也有所提升,税前己到二万左右;一次聚会又问到:怎么样了,跳槽感觉还好吧?年青人嘿嘿又一笑:感觉不错,就是女朋友跑路了;惊奇又问:女孩不错啊,为何跑了?答:可能嫌自巳收入低了点……;看着年青人的脸,似乎读到了一丝惆怅的感觉;
第三阶段:又见到年青人,己经成家,且又跳了一次槽,到一家民营小企业任副总,显然收入又一次较大幅度提高了,月入税前五万多,实收四万左右;又随意问了年青人:你如今收入在同龄中已经很不错了,感觉如何?年青人仰笑回答:可以可以,至少个人财务自由了,个人生活质量好多了:他说:自巳对奢侈品没兴趣,但爱吃,在美食上有奢侈一把的感觉……;
第四阶段:经过多类职场历练,年青人成熟了,去年经猎头指点,又从民企跳入一家高新技术类的外资企业,此家企业看了年青人履历,直接给了公司一个准高管职位,月薪不菲,达到税后月入8万多,年薪可超百万;再次遇见气宇不凡的他,还是忍不住问:你属上海滩很高收入了,在80后不多见,感觉很不错吧?没想到年青人耸耸肩说:好像没什么特别感觉,外资企业到这职位都是这收入,很自然吧……
记得一位职业专家讲过:对巳有一定历练的年青人而言,个人收入不应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往往是人生奋斗的结果。上述这位年青人进入职场四阶段四感觉,从自在到自"愧",再从自由到自然,从中确实能悟到点什么;是否可以这样说,年青人在职场,还是要乘年青时多奋斗,努力奋斗,不懈奋斗,顽强奋斗,结果一定不会差。
网友二:
先上资质后说事,附上二月工资图
本人28,在国内房价第四名的某沿海二线城市。基本每月保持在税后3.5-5.5w上下(不算副业),一年基本都在出差,吃住报销,没有房贷,物欲也比较低不喜豪奢,除了一套正装定制的三万多就没什么超过300块的衣服,背的tumi也是莆田造300元。最大爱好只有吃喝,基本能存50w左右每年。感受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
为什么说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呢?感受一下,这是我2021年的飞行记录,平均一周一飞,基本上属于周一坐飞机上班出差,周五坐飞机下班回家的状态,住酒店比住家多,陪客户比陪家人多,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回家住有点不习惯。
好处就是出差吃喝基本就是公司报销,每月真正自己掏钱的就4个双休日,每月自己能存下2.5-3万,因为大部分时候客户还会请客吃喝(国企招待费用)因此没什么地方需要自己花钱的。除非偶尔到一个喜欢的城市,周末多玩两天,周一直接去下一个城市出差。
那为什么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呢?但说一句实话,现在厦门房价一个月月入三四万又如何。一年算个50万吧,一套岛内房子随便800-1000万了,难道真的当房奴吗真的就是多吧又比大多数人多一点,买吧又买不起(房产配置要么配置核心区学区房,要么别买买了也贬值,虹吸效应,核心区会越来越值钱,边缘地带绝不是优质资产,不要为了买房而买房)所以真的就是吃好点、穿好点,然后自信一些,其他没有了。
网友三:
我在大城市郑州,俺身边没有月薪三四万的人,身边工资最高的就数俺堂哥了,堂哥他在经开区航海东路二十二大街一家小物流公司开7.6米的大货车,他的工资是一个月连人带车一万五千块钱。
堂哥他是84年属老鼠的,今年已经38岁了,他在经开区航海东路二十二大街附近的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前年的时候,堂哥买了一辆7.6米的货车加入了物流公司,物流公司连人带车给堂哥一个月开一万五千块钱的工资。
别说是一个月一万五的工资了,在郑州一个月一万块钱都是高工资了,堂哥说自己一个月拿这么多钱根本就不够花,堂哥家有三个小孩,一个男孩两个女孩 ,三个小孩都在城里边上学,三个小孩的学杂费和吃饭等开销一个月都得六千多块钱。
还有就是堂哥每个月需要还4800块钱的房贷,现在房子交房了,物业费每平方是2.8元一平方,堂哥92平的房子每个月还需要交250多块钱的物业费。
2019年五一的时候,堂哥在航海东路十五大街正商汇航佳苑这个小区买了一套92平的房子。
当时这个小区的房子每平方14000元,为了这一套房子堂哥首付了40多万贷款了80万元,堂哥说:买了这一套房子以后,现在自己的家底都被掏空了,现在自己天天省吃俭用,不敢请假,不敢生病也不敢换工作了。
为了省钱还房贷,堂哥现在吸烟基本上都是吸十块钱的红旗渠,遇到家里边有客人了,偶尔奢侈一次才舍得买一盒17块钱一盒的利群,喝水的话都是喝饮水机里边的水,平时很少去超市里边买水喝。
堂哥家里边还有一辆15年上牌的荣威350小轿车,为了省一点油钱,平时堂哥去上班都是骑电动车。堂哥说:现在自己已经后悔买车了,车子买来以后也不经常开,有时候十天半个月还不开一次,真是白白浪费这么多钱。
其实在郑州,别说是月入三四万了,月入一万五的人都肯定是高工资了,如果你生活在农村,一个月15000块钱,你不想着去大城市买房子,孩子不想着上各种培训机构,生活压力一点也不大,压力大是因为自己要更好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全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5000块钱?
就是因为全国90%的上班族月收入低于5000元,在全国三四线城市一个月5000块钱就属于高工资了,幸福感就是欲望的满足感,欲望大了,多少钱都不觉得幸福,摆正自己的心态,幸福感才是最值钱的无价之宝!
网友四:
感觉还行吧!日子尚可,不好不坏,比上肯定是不足的,比下——也有余的有限。
该省省该花花,不光工作要顾家。
我是个农村娃。老家属于三面环山,一面是出口的那种。
我记得,上初中之前,我们家里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吃菜靠大院的菜地,吃饭靠为数不多的山坡地。除了油盐酱醋家里产不了的,需要买之外,其它的一律自产。
因此,我从小养成的节俭的习惯,一直保留着——主要是对吃穿也没什么需求。
衣:两条一模一样的阿迪运动裤(觉得好看),穿了四五年了,都起球了,也没啥想法换,打算穿漏了再说——不得不感慨一下,现在的衣服是真结实啊!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衣服不是膝盖磨破了,就是屁股磨破了,打满了补丁——补丁是妈妈从里面补的,从外面看不太出来。直到高中,我还穿补丁裤子……
随手一拍,忽略杂乱的背景
食:我始终保持着对各项运动的热爱,尤其是工作之后,自己挣钱了,投入上也不吝啬了。花一万学乒乓球(是我,不是我儿子),然后又花万八千的烧拍子……之后是重新捡起来篮球、新学了轮滑。
最近几年,我又喜欢上了跑步,跑鞋买了一柜子……
近期,各大马拉松有要开的迹象,我也算是进入了备赛季——减脂餐吃了一个月了。早,麦片一碗,午,一个素菜,一块鸡胸,无主食,晚,一个素菜,无主食。目前体脂20左右,尚可。
因为打小吃的粗茶淡饭,倒也没啥不习惯的。
现在吃肉是能吃得起了,但也没啥欲望吃肉——毕竟,除了鸡胸和鱼肉,其他肉容易增脂,影响咱训练不是(虽然是个跑渣,但不妨碍咱把他当成正八经的事情来干)?
跑步挺好,多巴胺少不了
家:俩儿子,压力大,二套刚纳入规划,还早。现在换了套三室一厅,能住开。
大娃不省心——小学的时候,找家长的频率是每周2次+……然后,媳妇辞职在家带娃,我也用业余和周末时间,带孩子。
不得不说一下,爸爸的教育方式跟妈妈真是不一样,也不可或缺(不是自夸,只是卖瓜)。
好在,通过我们仨共同努力之后,老大从校二百多到区一百,逆袭成功,考上了区重点高中——住校了。开学送他去学校那天,我和媳妇恨不得买几串一万响的大地红——北京不允许。
大娃的事儿暂告一段落,二娃的事儿又起来了。每天陪他读书识字,大致要花我一个小时左右。其他时间的吃喝玩乐,就交给媳妇了,好在她辞职在家,还应付得来。
陪孩子不容易,掉头发很容易
老:父母健在,接到同城(不住一起),身体尚可,平时小聚,每周大聚(姐姐们会都到一起)。
老父亲不容易,一辈子风里雨里的,没少受罪。老娘性格温婉,极为好学。现在都七十多了,还经常拉着我:这个字念什么呀?微信的视频电话怎么打呀?照片怎么拍好看呀?你看我这件衣服怎么样?
在他们身体好的时候,媳妇会带他们每年出去一两次——穷游。吃住行基本上都是最便宜的,就是为了换个心情,见见世面。也自驾过,半径七百公里之内,已经玩得差不多了不说,远处的,北到哈尔滨、大连,南到武夷山、厦门,也都去过。
只是,这一两年不能出去了——有次在扬州瘦西湖的时候,老妈突发脑梗,就地住了医院。好在,最后缓过来了。但是,大夫也说跟劳累有关。那之后,我们就只能在近处玩了。
可是,西藏我还没带他们去过、云南也还没去过,这个遗憾,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弥补……
惊心动魄、毕生难忘的瘦西湖
烦恼常伴左右,快乐自己挖掘。
别人如何咱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的烦恼,一直没少过。
从毕业时每月2000的租房奔波,到现在每月三四万买不起二套;
从那时的身强体健、球场挥汗如雨,到现在只能跑步、一打球就膝盖疼;
从那时攒钱给老家盖房、给姐姐买房,到现在攒钱给孩子买房;
从那时双方父母身体健康,到现在四位老人都进入暮年,需要人照顾……
烦心事儿从来都没断过,好在我和媳妇互相鼓励的多、抱怨的少,为对方着想的多、计较的少,这些烦恼,一样样来,慢慢解决吧。
我常说,我多干一点,你就少干一点,反正家里的活儿就这么多。
她总说,你好好锻炼,咱俩老了争取不去给孩子添麻烦。
我会告诉她,今天早上跑步的时候,路边的红叶特别漂亮,周末咱们去看看。
她会跟我说,要入秋了,得给你准备点厚衣服,周末咱们去商场转转——我不喜欢逛商场,她通常是带我到那去试,然后试半天不买,要从网上买。可是,我总觉得,人家售货员伺候你这么半天,不买过意不去……
我会告诉她,早上我准备要带的午饭时,给你多炒出来点菜,中午记得吃。
她会跟我说,你中午要带的鸡胸肉,我腌好了,你记得拿……
媳妇只会一种,黑胡椒烤鸡胸,但很好吃
纵使前途有多艰险,携手共度难关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挣钱养家就高她一等——家里的事儿更繁杂,换做我,弄两天就得爆炸。
她也从不会认为,自己不挣钱就矮我一头——人生如果只剩下挣钱,那才是没意义的人生。
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前面还会有很多困难——父母的问题、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的问题、攒钱买房的问题、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大堆呢!
但是,只要家人齐心协力,有坎儿慢慢迈,有难慢慢解,也就是了。
世嘉换了C6,但我骑自行车上下班……
小结一下吧:
生活就是那样:
没钱的想着挣钱,有钱的想着钱生钱;
感情不顺的盼着家庭和睦,身体不好的盼着病消灾减——但是,我们总是会在实现目标后,忘了初衷。
还是勿忘过去事儿,做好眼前事儿,规划明天事儿,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吧!
网友五:
仍然过得紧巴巴的,我老公年薪税前30W+,我觉得很平常,周围多的是比他赚得多的,我也有自己的事业,我们一年存不下多少钱,我来算算账。
1、每年孩子的学杂费、培优费、兴趣班加在一起大约3万。
2、每月买菜、水果、生活用品约三千多,每年算大约4万。
3、一家三口每年的商业保险加上车险,约3万。
4、房子(不止一套)的物业费、停车费、水电费、燃气费、宽带费等,约2万,自住的房子有暖气,冬天燃气费有点高。
5、车的油费、保养费,过路费,1万左右。
6、我做实体的,每年自购社保2万左右。
7、每年旅行1-2次,花费2万左右。
8、一家人置装费,一年2万左右。
9、老公的烟加我的护肤品,一年1.5万左右。
10、购买电器、电子产品、书等一些杂物,每年1万左右。
11、每周出去玩一次,就餐1到2次,每年花约2万。
12、给老人买东西,以及自购一些药品和补品,每年约1.5万。
13、人情世故和每年去医院的检查费、治疗费约1万左右。
粗略算算,就有26万了,还有很多小花费,没有算进来,老公的收入已经所剩无几,加上我的收入,房租收入,每年存的钱要么提前还房贷本金,要么投资点基金股票,总之手上的闲钱不是特别多,花大钱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这就是在大城市的悲哀,慌慌张张,只为了碎银几两。
网友六:
作为过来人,我想我比较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上个今天一个项目的收入图。
四五年前,还在上班的时候,有人跟我说月入三四万,我会羡慕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会想,怎么会赚那么多钱。
后面自己辞职创业,真的实现这个目标甚至还超出不少的时候,才猛然觉得,原来即使月入五六万甚至十万以上,还是缺钱。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当你没有的时候,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当你拥有的时候,你又想要更好的;当你拥有更好的时候,你又会想要最好的。
举个例子,我当初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每个月拿着平均一万左右的工资,除去吃穿用度,除去租房等等,每个月余下来的钱可能就三四千了。
那时候,我的愿望是能够在自己老家的县城买套房就很满足了,如果还能买辆代步车就完美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跟我老婆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如果我手上能有个二十万的现金流,那我一定就很快乐很轻松了。
后面辞职,创业,手上开始有点钱,买县城的房子已经毫不费力了。
我就在想,要是能够在厦门这样的城市有套自己的房子就好了。
后面赚了一些钱,我跟我老婆又分别在泉州和厦门各买了一套房,然后还买了两辆车。
但是买完之后,心里又开始想,现在买的房子太小了,如果能够买个一百五六两百平的学区房那就好了。当然,这个目标到现在还没实现。
但一直都在心心念念想着,可是越想着,心里头的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就觉得整个人越不开心。
所以,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就是钱越赚越多的时候,人反而会越来越累,幸福指数也越来越低。
很多人都在羡慕着月入三四万的人,可是月入三四万的人,又都在羡慕着月入三四十万的人,月入三四十万的,又在想着月入几百万的人。
有一个词怎么说来着,欲壑难平,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还没有月入四五万的时候,羡慕那些月入四五万的人,觉得他们可以活得很潇洒。
可当有一天,你真的达到这个阶层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其实还没有原来那么容易快乐了。
网友七:
从城市角度来说,小城市三四万,可以说潇洒自在,一线城市,三四万刚刚好平稳生活,不敢太多大手大脚,但也能偶尔有点小情调,享受生活。
身份角度来说,一个单身汉,三四万日子过得很惬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三四万有时也会捉襟见肘。
1、学生时想着赚几千
读书的时候,觉得一个月几千已经很不错了,应该可以各种买买买。结果毕业后,工资付完房租、交通、用餐等必须支出后,基本所剩无几。
2、刚毕业想着月入过万
工作后就想着一个月赚1万多,应该够用了吧。结果到了一万之后,要交女朋友,要买房、买车,发现还是完全不够用。
3、工作几年,要月入三四万
当达到三四万之后,发现要还贷,要养孩子,要照顾父母,买东西讲究品质,生活讲究情调,支出水涨船高。
身份的变化,对钱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大城市的中年人一个月赚三四万,其实还是有点压力的,毕竟还要考虑职场竞争力、稳定性。大城市的教育、房贷、消费支出都不会低,因此还需要继续努力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
赚钱是生活的基本,赚的越多,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钱赚的少,要更加努力,先摆脱生存和安全需求。当你过了生存安全需求,钱可以适当的帮你提高情感和尊重需求。这个阶段之后,钱其实够用就好,人需要更多的花时间精力在精神层面的提升。一个人是否过得幸福,与金钱有一定关系,但后期绝对不是。
网友八:
作为一个月有三四千的人,好像确实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那我就问问我老公吧,他每个月的工资都差不多这个价钱。
他回答我的是,没什么感觉,都还不够支出的,能有高兴的感觉吗?
老公是公司研发部门的,平时上班工作时间非常忙,基本是不能按时下班的,有时我在上班时间打电话给他,他都没时间,只能挑重点来说。更别说照顾家庭了,都是我一个人来照顾孩子的。
说说我们的开支吧!这个三四万的月收入都没什么多余的钱。每个月发完工资,第一时间就是还房贷6800,加上车贷3000(是去年给我买的车,因为儿子上早教中心,需要接送),加上老公的车,两辆车的油费保险大概就是5000。
还有就是孩子的早教费1000左右,奶粉,衣服等杂费也算1000,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3000,这个我们算很省了,买菜都是便宜的。
最后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保险,每月学5000左右,就是按年交的保费。这个我很注重,给老公买的是大额保险,因为他是一家之主,我们家的顶梁柱啊!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月入三四万能有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