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有钱人家什么感觉?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姥爷了。姥爷是出生在天津八大家的后代,是祖祖辈辈都有钱的那种,在北京有三进三出的大宅子等一系列祖产。虽然文革被查了,但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家兄弟姐妹一共十个,全部都是本科且重本或以上学历,其中四个还出国深造,给我感觉就是非常开阔且豁达有生活情趣的一些老人。
拿我姥爷来说,学的是化工科专业,在苏联交流后回国当技术人员和教授,有自己的专利和专著,但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工科思维,相反,他是我见过最浪漫的人之一。比如我有次在学校学到“昙花一现”这个词,问他为什么昙花一现会如此惊艳,过了一阵的某天晚上,他叫醒睡觉的我,像小孩子分享秘密一样,悄悄打开柜门,里面真的有一盆即将开放的昙花,我们就这样看完了它从开到落的全过程。我无法确切形容这件事给我带来的震撼,但我至今都能回想起昙花的味道。比如他会养信鸽,然后坐车去别的城市,给我写信,给自己写信,绑在鸽子腿上把它们放走,在窗台等它们回来。他会逗我,“小鸽子今天和你说什么啦?”,然后我们一起拆信读。比如他会在家里做水循环配声光电小喷泉的植物装置,嫁接不同颜色的花朵,总是把家里打扮成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他喜欢“玩儿”,并且从来不觉得玩儿是一件无用的事。
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买了ps1、任天堂和电脑,我们一起摸索着怎么打游戏。他很喜欢音乐,家里很早就装了全套的索尼音响和黑胶唱机、CD机,他喜欢在电视上看音乐演出,遇到喜欢的还会拿卡带录下来,一卷卷地标好名字不时翻看,也会去现场听演唱会和音乐会,2000年的时候就像追男团一样追westlife,可惜到他们来中国开演唱会的时候我姥爷人已经不行了…
很遗憾。家里的电子琴、手风琴、萨克斯和二胡都是他的,经常会教我演奏乐器,还是市里老年合唱团的成员,经常出去参加演出。他还很喜欢电影,小的时候给我买了差不多全套的迪士尼动画片陪我一起看,还给我看当时我并不懂的王家卫和大卫芬奇。到他快没的时候还跟我讲,记得《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女孩吗,有一天Leon不在她身边了,她也要带着花勇敢地活下去。他还说会像木法沙在天上看着辛巴一样一直陪着我。偶然点进这个答案,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姥爷,结果写的有点伤感…说回来吧,觉得有钱的家庭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在为六便士生活的世界为自己守住一轮月亮。他的背景和经历成就了他的生活,也守护了我的童年。
我大概算是题主口中的有钱人,家里面资产十位数,我个人资产12万9千多,目前来说,家里面的钱和我没关系。要说感觉也没什么特别感觉,因为我算是三无非主流富二代,无出国留学经历,无豪宅豪车,无无其他富二代传奇人生。介绍一下我的成长经历,各位应该就明白了出生在有钱人家是我这种人是什么感觉了。这篇回答也算是我个人的人生经历,篇幅颇长,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慢慢看。
我并不是出生在有钱人家,初中之时家里慢慢发迹,故而我是长着长着就成了富二代。我是90年代最早一批出生的一批,家乡在中部某县级市。很小的时候家里面特别穷,因为某些外在原因,负债累累。内无片瓦遮身,外无立锥之地,一直寄居在爷爷奶奶家里,而后举家出去打工,2岁多时父母离家南下温州,继而爷爷奶奶相继前往,我转而去了外婆家居住,虽有外债但家里从未亏欠于我,至今仍十分感激。10岁上四年级时,因我教育原因,举家返乡,此时家里外债已然还清,并且手中还有余钱。
在那个年代温州尚未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所以我的父母通过房地产工程赚取了第一桶金,这笔钱赚得也算是机缘巧合,所以到现在我也觉得要想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父亲在那个年代也算是老牌大专生,母亲学体育出身,师专毕业,故比较有头脑,尤其是在经商这块。身有余钱回家乡,本人摇身一变成富豪。一家人虽然赚得第一桶金(当年还很小,具体数额不清楚,但是绝对不会少)但是回乡之后身无一技之长,既无贵人扶持,也无高手指路,而我父亲大手大脚惯了,在温州也有不少人吃请,所以回来之后极度不适,整天只能靠我母亲微薄的薪水养家,就这样持续了整整半年。
2000年世纪之交,中国正式进入21世纪,此时我父亲萌生了做生意的想法,想要开一家修理厂(我爸15岁就修车开车,修车技术一直没落下,前几年家里面的古斯特出了点问题,我爸开去家里的修理厂,硬生生和几个师傅给修好了),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我12岁那年,我爸已经开了三家连锁店了。他曾经和我说,市场很重要,服务更重要,先下手为强快速抢占市场,做好服务,生意自然就来了。直到今天看见海底捞的成功,明白我爸所言非虚。
真正让我感觉到我家好像有钱了,和别人家好像不一样的时候,是在我初二初三这个阶段。家里面在当地最好的楼盘买了一套房,128平(我家对这个楼盘投资入股了)大大的落地窗,阳光可以照进整个卧室,还有大浴缸,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满足了对豪宅的所有幻想。直到现在,我在老家上班,旁边高楼耸立,家里面早搬去了市区,这边也有几套新房,我还住在最老的这一套,因为这里面有我所有的青春回忆。初二某次放学,校门口停了一辆亮黑色的大众帕沙特,我妈站在车旁边,温柔的对着我笑,朝我招手,女神范十足。我走过去,那一刻,感觉所有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学着电视里面的镜头,拉开车门,坐进去,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场不真实梦。
下午去了学校,同学们都围过来问我。长这么大,头一次被所有人羡慕,那个时候别说帕萨特了,很多人连车都没坐过。此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在眼前,以至于到后来像赵公子一样请全酒吧人喝酒,买二十多万的手表也没有当初被全班人羡慕的感觉,那一刻,我是焦点,我也成了别人口中的有钱人(当年还没富二代这个称呼)。
可是当我家越来越有钱时,他们陪我的时间越少,我本就是走读,生活费从一个星期100到一个月2000,我那个时候小,不懂,觉得有钱就很好,慢慢发现这种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家里面当年没钱我也很快乐,尤其是上高中后,我从别人口中的听话孩子变成了问题少年。05年,我考上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我妈奖励了我一个笔记本电脑,诺基亚手机和一万块钱,让我和同学去玩,那可是一万啊,从小到大没碰过这么多钱。那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去吃饭,唱歌,喝酒,最老的三件套,当年的我们乐此不疲,第一次抽中华,第一次夜不归宿,第一次打车去市里面玩,我们晚上从市区回来后,站在初中操场的主席台上,豪情万丈的说着兄弟情深的话,当年,我们仍青春年少。现在,我们各奔东西,难再见面。我怎么花也只花了一千不到,所以我那个时候也学会了存钱,在计划内存钱。
父母多方投资成巨富,我远走高飞上大学。06年,我妈看准时机,在县城的郊区投资建厂,进军农牧产业,声势浩大,作为当地第一家完全符合政府发展政策和第一家本土大型企业,开幕式的时候,市长(县级市),主管副市长,商务局长悉数参加,我陪着我的父母,第一次站在了台前,第一次上了当地的报纸和电视台,自我感觉很虚荣,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就是虚荣。也是从那以后,我父母一心拼搏他们的事业,除了爷爷奶奶和外婆,我仿佛被遗忘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体会到了钱给我带来的快感。高一因为露富,被小混混堵在学校对面的小巷子勒索,还被揍了,第二天,莫名其妙的他们一个没跑全部退学,他们的父母找到我,让我放他们一次,都还是孩子。
我知道,这都是我父母干的,我感觉到了钱给我带来的好处,可是高中三年我没了自由,不是身体上而是心灵上的,我在外面干点什么不出一个小时他们全知道了,小城市就那么大点,他们可以派人马上找到我,给我一顿说教再拿一沓钱给我,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而后我变本加厉,白天上学,晚上包夜,自己一个人住,交了一个女朋友,我的学姐,学跳舞的,真正意义上的女神,我和她发生了第一次,我仿佛成了一个大人,有固定收入,有对象,不用为了未来担心。
我挺佩服自己的,就是玩玩闹闹但是学业从未落下。就这样我玩过了两年,直到高三,我爸妈决定送我出国,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意做的越来越好,身边朋友的孩子很多都在计划出国,他们想让我也加入到出国大军中。我唯一一次和他们发生剧烈争吵,我变得不再听话。我觉得我有能力决定我自己的人生,这都是这几年独居生活给我带了的错觉,离了父母我什么都不是 。然后我爸和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父子间的平等对话。在我家的天台上,聊到我的学习,我的生活,包括我的女朋友。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妥协,我向他们保证,先参加高考,考个一本就留下,否则就出国。
那一年,我女朋友去了武汉上大学,给我鼓励,我开始收心备战高考,我基础本来就不错,学文,从400出头到450,500,520,570,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前上,直到高考完出成绩的时候,我以601分的成绩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那个暑假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暑假,花了1万多去减肥健身,减了40多斤,有了腹肌胸肌。然后努力考驾照,因为有我家里的原因,我可以从早练到晚,只用了50天就拿证了,我爸把他的淘汰的顶配XJL给了我,当时XJL要100多万,我终于通过我的努力开上了豪车(哈哈哈哈哈,开个玩笑,确实也是自己努力)。
然后坐着当时人人都羡慕的飞机,带着我女朋友去见世界,去重庆观两江交汇,看解放碑人潮如海,体验山城魅力。去六朝古都南京,在鸡鸣寺许下爱情的誓言(后来传说去鸡鸣寺的都分手了,果不其然),去中山陵见证那个年代的风云沧桑。去了丽江,在酒吧里面和各地朋友把酒言欢,登上玉龙雪山相拥而泣。
快乐是真的快乐,可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钱,没了钱我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普通学生。08年的盛夏,将去上学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一块积家的手表,20多万,给我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我终于可以过上自己一个人无拘无束的生活。当我收拾行李,将车子启动,看见高速路口上家乡的名字,过了收费站时,那一刻我明白,我的青春可能结束,我对我女朋友说,我未来的路可能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她说会陪着我一辈子,没想到这句话真成了戏言。
父母生意蒸蒸日上,我的爱情无疾而终。上了大学,我的生活费不增反降,只有2000块钱,在当时确实也不算少,可是之前大手大脚惯了,有点控制不住,所以和对象有了矛盾。这是后话。在我的撺掇下,我和对象住在了一起,那两年真是神仙般的生活,白天上上课,晚上和对象出去散散步,吃吃饭,父母有时候来出差也来看看我,这种感觉让人沉迷。
但是矛盾也渐渐出来了,我之前口袋尚有余粮,生活费聊胜于无,她觉得我应该有计划的花钱,我认为我对她很好,她不应该在这方面约束我,再加上有时候回家我权当顺便拉上一两个朋友,有男有女,人家肯定也不会提,我肯定是不会要人家钱,她认为这种人不把我当朋友,觉得我有钱占我便宜天经地义,我一个大男人肯定不好说什么,日子就这样过呗。
可是在大二那年终于爆发了,一件小事,两人分手,分道扬镳。她大三实习,有个单位在北京,条件不错,她想去,我觉得在武汉挺好,可我没有说出来,实际上我这家庭条件毕业了去哪都行,反正之前我读高中就异地,我就随口说了句你去哪就行,她说我就这态度,开始对我从思想和道德进行批判。
我记得的批判大概如下:“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你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呢?本来我就比你大一岁,比你先一年上班,这次机会很好我不想放弃,毕业了就和你留在北京可是你的态度呢?想不想让我去你一句准话都没有,从高中开始就这样,反正你也没有让我留下来的意思之类的……”我的回复基本如下:“你说这次机会很好,那你就去呀,我毕业也会过去,难道我不想让你留下来吗?两地分居好受?我尊重你的想法,在北京我毕业就过去,在武汉我可以让我爸妈给你找份更好的工作,甚至让他们在武汉开个公司,我们两一起奋斗,你觉得我无所谓,不在乎你,只是我不说罢了。”这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在她眼里我什么都得靠父母,即使我不这么认为,可是打心底里已经改变不了了。就这样,当天晚上她收拾东西走了,后来去了北京,我懵了。
期间我又交了一个女朋友,毕业前分手,她在北京一直单身。而后我去找她,在我心里她才是我真正要结婚生子,陪伴我终身的人,我从来没想过和她分手,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她了。我妥协了,她决定辞职跟我回武汉,就这样,兜兜转转又在一起。最后,因为和她分手后谈的女朋友找上了我,我们两彻底分手。她留在武汉,我回家备考公务员,那段时间我撕心裂肺,我彻底失去了我的爱人,我的初恋,我决定相伴一生的女人,因为我曾经犯的一个错误。
就这样,我的青春彻底结束,13年我考上了公务员,经历司法局,驻村书记,再到公安局经侦大队,也是在13年,我母亲当选为地级市人大代表,也是在13年,我涅槃重生,一头扎进工作里,我没有接手我父母的家产,而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公仆,五年时间我没有谈过恋爱,后来遇上了我的高中同学,我们携手跨进了婚姻的殿堂,现在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后来呀,我和我妻子上街遇见了我的初恋,就像陈奕迅歌里面唱的那样:“你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们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只是说一句,说一句,好久不见。”再回首,真的已是百年。愿你往后的日子清净,抬头遇见的满是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