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龄程序员出路在哪?

2021年10月05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看到一个回答的最后一句,说的很准确,程序员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技术”上的成长,很多人会盲目的追求“技术牛”,但是却说不清楚,技术牛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而事实上,在团队里,经常跟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不断突破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包括看待技术的角度,不要从下往上看,从后往前看,而要不断突破,学会从上往下看、从前往后看,例如某个技术方案要做成何样,不是单单由技术本身决定的,虽然技术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是更重要的,你要去看这个技术方案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的系统要被谁使用,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你的系统应该提供何种体验(包括面向用户的产品或者面向开发者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突破自己的小天地,看人、看事、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事与事之间的发展。很多人可能觉得程序员不需要做这些事情,而只是负责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如果这样定位自己,就很有局限性了,特别是在国内的大环境下,更不乐观,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这不会改变整体的大环境,而是要学习去突破,当然如果真的醉心于技术,深扎非常有壁垒的技术领域,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大部分人的技术水平都不足以形成非常高的壁垒,说到底,我们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做工程。事实上,我还会一直保持对技术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是也要清楚,技术是在为业务服务(或者为工程能力服务),否则我掌握再多技术,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事实上回想你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编程工具的初衷,不也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

不管是刚才提到的提升技术壁垒,还是提高自己的思路视野(事实上也是在提高你在工程或者业务方面的壁垒),都是可选的方向,只是这个世界现在聪明人太多了,竞争非常激烈,你需要不断地提升,而不是学三年吃一辈子。我想,大多数人事实上是败在了这个态度上。抱着社会欠自己的、公司欠自己的、行业欠自己的这样的想法,不会解决什么问题,与社会、与公司、与个人,都需要双方适量的博弈,而不是谁欠谁的,你要得到更多就要付出更多(当然你可以选择不付出,这是个人自由,但是在整个社会中,你也没资格谈公平)

1990年大学毕业(211计算机专业),应该算超大龄程序员吧。我们这个年龄基本算是国内现存最老的程序员了,大学时没有学过C,毕业后相当长时间从事汇编。大学毕业后去了当地第一家外企,应该算从事本专业,之前同学和同事大致情况如下:

1)经商、创业:这个是最多的,而且因为创业时间比较久,多数小有所成。且多数仍在IT行业,少数已经转其他行业。只是在IT行业的多不再从事技术工作 ----- 有年轻人。

2)管理岗位:外企普遍会有天花板,毕竟年龄因素 ----

所以不谈外企。这里所说的管理岗位特指事业或政府机关。因为我们那个年代还是包分配的年代,如果在政府机关或好的事业单位基本已经顺理成章做到管理3)移民:这个比例似乎不小,应该接近管理岗位的人数(可能更多)。就我们班大约30多人,移民的应该有4~5个不止。美国加拿大多些。之前一个团队13人,有4人移民,基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4)技术:特指开发。这个非常少,除了我。因为个人一直是在外企,从事技术职位。另一个是工作几年通过读博,留在学校,现在是教授,从事研究工作。

这个主要原因和国内情况有很大关系:国内IT行业基本上都是二次开发多些。实际技术积累并不多,在5年内经验积累有作用,超过十年就未必关于针对大龄IT行业,我想是这样:

1)在35岁前完成技术和经济积累。多数IT在35岁后成为一个分水岭,而此时也可能是人巅峰阶段。

2)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进一个初创企业,随公司持续成长。但这样风险很大,所以,至少要有一定经济基础,可以赌的起。而且有一个好的经济积蓄也是对家人的一份责任。实际上骑对马比您个人技术能力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尽早打算:如果喜欢技术,务必注意在各方面加强自己,包括学历: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好企业招人硕士都要985/211。明确自己的技术方向,并深化技术(不是某个新语言,而是更多偏理论等核心技术)积累 ---- 因为未来您不能和年轻人硬碰硬拼体力,只能在对技术理解的深度与年轻人竞争,而且要考虑技术的快速更迭,想清楚应该在哪些技术或领域发力。

因为目前国内形势是新兴企业涌现,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在适当年龄跳出安乐窝极为重要,千万不可温水煮青蛙。IT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任何人不努力都可能会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拼尽全力。当然,如果嫌做技术太累还是尽早转行 ----- IT确实辛苦,尤其之后年龄大了的时候,没有惊人的毅力和强烈的爱好尽早跳脱技术方向也许对自己是解脱。

---------------------- 分隔符 --------------------

很久没上知乎,看到不少回复。算不上成功人士,与柳传志是校友(应该猜出是哪个学校了----- 大西北三线小城市一个不算出名的大学吧 ---- 那时还是学院:也没211)。毕竟已经毕业30年,学校里学的东西早都忘掉了或已经过时了,所以仍在努力;

-----------------------分隔符---------------------

看到这么多回复,脑热一下,讲个真实的笑话,娱乐一下:大约三年前,女儿高考,理科,考试那天生病,所以没敢问考的如何,私下找了补习班。成绩下来了,省排位3000+,填志愿时央求女儿:是不是填个老爸的学校?游(hu)说(you)女儿说,老爸的专业好,就业高薪,不会老爸可以辅导,balabala。。。。女儿说:你敢填你的学校我就复读。问女儿为什么,女儿答:你看我老爸,活的多苦逼,每天加班到那么晚,回来还要看书学习,周末还常加班。好吧,女儿英明,咋就说到她老爸的痛点上了呢。后来,女儿去了江南一个有好吃,风景美的学校,只是名气和收入肯定不能和挨踢相比。。。。哎,开心就好;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