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过得有多艰辛?
陈姐是81年的,在电子厂打工10几年来了。没有存到一分钱。知道她的家庭条件,真的让人感到心塞。
陈姐今年已经40岁了,陈姐一开始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里农村有房子,还有个比自己小10岁的妹妹。
但是陈姐20岁那一年,陈姐的爸爸生病了,医生已经下病危通知书了。但是妈妈很爱她爸爸,便把房子卖了给爸爸治病。
但是癌症还是特别的可怕,在陈姐家把钱花完了,还在外欠款了100万也未能救回爸爸。
短短两年时间,陈姐家庭一落千丈。妈妈因为爸爸的去世,身体也消瘦了不少。
从此生活的压力全在22岁的陈姐身上。陈姐在一家电子厂打工,打工赚到的所有钱都寄回去给妈妈,自己才留200块生活费。
那时候妹妹还小,妈妈在家照顾妹妹,家庭的经济压力全靠陈姐一个人支撑。
陈姐要给家里钱,还要帮家里还100万的贷款,每个月除了还贷款,陈姐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个贷款还了5年后,妹妹长大了,此时妈妈又生病了。
陈姐以为妹妹长大了,可以帮自己分担家庭压力了。但是没有想到妹妹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妈妈,妹妹只能在家里找了份糊口的工作。
妹妹在家的工资不高,最多只能糊口而已,而且每天还好照顾妈妈。
此时陈姐也快30岁了,在一个电子厂已经上班好多年了,一直不敢换工作。因为100万的贷款她还没有还完,而且妈妈还一直找他要钱。
陈姐每次发工资都会先还贷款,然后再打钱回家,之前工资不高,每个月只给自己留200。
现在她会给自己留500块,然后还贷款3500块,剩下的钱全部打回家。
她妈妈把她的钱和她妹妹的钱管得死死的。而且她妈妈经常找她要钱,但是陈姐已经把所有的钱都给妈妈了。
但是当她妈妈找她要的时候,她还是会把仅剩的200块给妈妈。
但是你知道吗?陈姐看病,医生说她太瘦了,营养不良,让她多吃的肉。
陈姐根本没有钱买肉,陈姐每个月的钱几乎都被妈妈给掏空了,工作20年了,没有存到一分钱,贷款也还没有还完。水果都舍不得买,每天都吃饭堂,住宿舍。吃和住方面就可以省下很多钱。
因为长期吃得不好,导致陈姐面黄肌瘦的,医生都让她补一下。但是陈姐确没有钱去买水果和肉。
现在的陈姐就靠医保拿药养着自己的身体。
其实陈姐也想结婚的,但是也许是自己这样的家庭导致她一直嫁不出去。也怕自己这样的家庭给别人添加麻烦。
陈姐每天在电子厂日夜颠倒的上班,一天上班12个小时,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块钱。每个月还贷款就3500,给自己留500块钱看病,妈妈还打电话来要钱。
原本想存钱的她,被妈妈三番五次的要钱,都把自己掏空了。
也许这就是底层人民的心酸吧。
我们底层人们靠打工,勤奋双手赚钱,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好,但是一直在为贷款打工。
很多人说只要勤奋努力的工作,我们就能改变生活。让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但是原生态的家庭是无法改变的。
压垮陈姐的不就是她的原生态家庭吗?
她努力工作,也努力存钱,就算是几百块钱她也都能存下来的,但是母亲的三番两次的要钱。陈姐的心软,也把自己变成一无所有的人。
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原生态家庭,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一味的心软只会让你的父母变本加厉的索取。
就像《欢乐颂》里面的樊胜美,心软的她让父母以及哥哥嫂子全部都向她要钱。
原生态家庭手机我们无法改变点,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强大。只有自己变抢了,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网友二:
我们学校饭堂有个阿姨,今年39岁,离异,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大的读高中,小的读小学,打两份工撑起这个家。
认识这个阿姨,是因为我中午要在饭堂吃饭,第一次去打饭,去早了,她就说,十一点零几分再过来吧,现在我们都要去送饭给学生。
她是个乐观开朗的人,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还叫他的小朋友主动跟我打招呼,太暖心了。
有一天晚上,下大雨,她要赶着去商场做另外一份工作,问我能不能让小孩子在保安室写作业,我说没问题。
那晚的雨下得特别长,等到她下班已经是十点半了,虽然穿着衣服,看着她凌乱的头发水滴滴的往下掉,就知道衣服都被雨水淋湿了,她道了一声谢,匆匆的带孩子回家。
那天她休息,带着孩子过来学校打篮球,我们这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原来,她离婚主要是老公爱上了赌博,为了挣孩子的抚养权,打了一场官司,最终孩子归她抚养。
我问她,你带着两个小孩,还要打两份工,你觉得辛苦吗?
她说,为了生活,那个小孩,十分值得。
看着她带着小孩子在玩球场打篮球,没有露出过辛苦,对着小孩总是笑容满面。
她的这份乐观,可能这是也至于母爱的那份伟大吧。
她时常跟我说,苦也是一天,甜也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当然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
我知道,她把艰辛埋在了心底,为的是让孩子看到她乐观向上的精神,真的是一个好棒的母亲。
网友三:
遇见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让我重新定义了“活得艰辛”这四个字。
这个患者是个23岁的小姑娘,个子不高,微胖,自言自语,生活能自理,生活上特别浪费,比如:袜子脏了护士让她去洗,她会直接扔掉,这个是前提。我一直以为她的家庭条件还可以。
有一次她大姨妈来了,需要姨妈巾,但是自己的用完了,我就想着给她家属打电话先说明情况,然后再从护理费上先给她购买所需物品。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电话接通后才发现联系方式是村干部的,村干部说他们家没有手机,只有一个老年人,听不见,有什么事村干部会转达,我给村干部说明情况以后,村干部人很好,就说行,先给孩子把所需物品提供上,花费账单记录好,出院时一起给我补上。
过了几天,她的家属来探视她,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家属,准确地说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穿着一身旧旧的中山装,带了一顶毛线织的帽子,帽子是黑色,帽子上面还有一些土,老人家走路不稳,用一根棍子强撑着,眼睛好像也不太好,眼睛红红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嘴角边的胡子白色了一大半,旁边跟着村干部,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
老人家看见患者以后就问她好不好,吃得饱吗?穿得暖吗?结果患者就一直在强调:“给我买点零食,我要吃砂锅”。
我开始以为村干部是患者的父亲,就对村干部说:“她最近还可以,但是就是生活习惯上不是很好,不洗袜子内裤,脏了就扔,没有了就不穿,但是月事来了不能不穿内裤么,要不家属你们给多准备些内裤,当然我们这边也会尽量督促她自己洗。”
结果村干部说他只是村干部,旁边那个是她父亲,还给我简单说了她的家庭情况。
患者家就两口人,老年人今年60多岁了,患者是老人20多年前在路边捡的孩子,为了抚养患者,老人之前一直给人帮忙干活,现在老人身体不行,只能靠捡垃圾赚点钱,而患者有患有精神分裂,在家更是一点忙帮不上,甚至有时在家还摔东西,打骂老人,现在一家靠低保生活。
老人为了来看患者一趟,凌晨五点就去找村干部,希望村干部能带他来医院,结果患者只是要零食,都不问一句她的父亲怎么来的。那么大的年龄了。
老人家和患者说完话以后就问我是不是患者住院期间还欠护士的钱了,欠了多少钱之类的。然后一只手从拐杖上慢慢移到上身的衣服口袋里,从里面拿出来了一沓一块钱,我连忙说不欠钱,不用给了,但是他坚持要给,他说:“国家现在条件好了,住院报销的也多,不能再让你们出钱了。”
最后我把钱拿上了,给患者存起来了,虽然不多,就5块钱,但是后来还真用上了。
从那以后我也比较注意这个患者,比如及时地督促她洗衣服,不要乱扔衣服,但是我还是低估了她的懒,有次她姨妈来了,结果不愿意去换姨妈巾,最后弄的裤子上到处都是,完了以后让洗衣服,结果根本洗不掉,特别是里面的衣服,根本惨不忍睹,没办法只能换新的,就拿那五块钱给她买了一个。
但是每次看到她因为懒而乱扔衣服,还抢别人零食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位老年人,老年人把生活过得这么艰辛到底值不值得呢?
后来患者也出院了,据说还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父亲把她带回家了,出院时护士一再强调回去好好生活,不要乱花钱,结果她刚出医院门口就在商店门口哭着要吃零食。她可能不知道一包一块钱的方便面需要她的老父亲拄着拐杖走上二里路找到十几个塑料瓶才能换取来的吧。
网友四:
医院里的一个护工,当时五六十岁左右,在病房里搞卫生、帮病人取药、送标本、更换床单、推病人去做检查什么的,反正基本包揽了病房里最脏最累的粗活。
因为病房里随时有各种杂事,医生护士病人随时都可能叫他帮忙,护士长便把科室厕所旁边的一间杂物间给他住下,以便他24小时随叫随到。
他在那个仅能转身的杂物间里放了一个小板凳,搭了一个上下铺。后来,他的老婆也来了,跟他住在一起。他每天做各种杂事,她老婆便在病房里陪护病人也赚点钱。
他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偶尔也会过来,一家三口坐在杂物间的铺上一起吃个饭。
他就这样在病房里干了很多年,每次病房里有病人去世的时候,他都很积极地去帮忙穿衣搬运什么的,因为做完了家属通常会给他一个红包。
后来,他们离开了病房,原因却不大光彩。因为有人发现他每天帮病人取药的同时,私下里却把部分药品偷偷拿出去卖了。
好在护士长没有追究这个事情,只是坚持换了一个工人。
他的护工生涯结束后,听说回老家去了,日子过得还不错。
网友五:
我租房时对门的邻居就是一对可怜人。我那时候大学刚毕业,没什么钱,就在通州农村租了一间小平房,旁边就是潮白河。农村的房子建得都很大,有的还是两层,隔成一个个的屋子,可以住很多户人家。因为坐两站公交就到达地铁站,所以有很多民工跟刚毕业的学生在这里租房子。
住我对门的是一对夫妻,40多岁。他俩身上常年弥漫着一股动物下水的味道,臭臭的。后来他们聊天儿我听出来跟我是老乡,虽然不是一个地方但都是胶东人,因此亲近了很多。
两口子有一儿一女,都在上大学。儿子大三,女儿大一。儿子就在北京上大学,女儿在青岛。两人一年的学费就需要不少钱。家里还有一个老妈,身患尿毒症,在家里做透析,两个孩子的学费加老妈的医药费,让俩人很快家贫如洗。俩人没有一技之长,在农村种地,根本挣不出家庭所需要的开支,听儿子说在北京打工收入比较多,两口子咬咬牙把老妈托付给姐姐,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北京。
两人刚来时由于谁也不认识,在市里租房子就是很大的花销,两人不舍得,就兜兜转转地来到了郊区。男人找了一个在饭店洗下水的活,而女人就找了一个在商场做保洁的活。女人休息时就帮着男人一起洗下水。
饭店常年无休,所以男人的活每天都要做。他一般凌晨三四点钟就踩着三轮车去拉下水,天蒙蒙亮的时候把下水拉回家。然后吃点早饭,夫妻两口子忙活一阵儿,然后妻子再去上班。
由于家门口就是潮白河,他们洗下水就在潮白河里洗,省去了家里的水费。等洗得都差不多了,再拿回家里用自来水再清洗最后一遍。然后男人再踩着三轮车去送货。洗下水是个脏活儿累活儿更是一个容易受人嫌弃的活,所以他们俩人身上都弥漫着那股子臭烘烘的下水味儿。妻子因为还要上班做保洁,会自备一套衣服,帽子穿在身上,快上班时再把工作服换上,这样就减轻身上的味道。
他们洗得最多的是猪下水,然后是羊下水,偶尔会有几副牛下水,遇到牛下水和羊下水时,两口子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牛下水和羊下水挣钱,猪下水虽然多,但相比牛羊来说是比较便宜的。
他们每天吃的仅仅称为果腹食物而已。早上通常是面条。一锅水加上挂面打两个鸡蛋放点青菜加上调味料就是他们的早餐。晚餐基本是炒青菜加馒头,妻子偶尔会带一点点卤菜回来打牙祭。唯一改善生活的是他们的儿子偶尔会来,每时那时俩人就会做一桌子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后来有一天男人不好意思地敲开我的门,想请我帮个忙,原来那时候都已经用微信,他们两口子用的仍然是老年机,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于是咬咬牙买了一个智能机,但俩人谁也不会用,就向我来请教。我先让他俩选择合适的套餐,给他们下了APP,教了大半天打字方式,他们仍然云里雾里。之后又连续教了几天,总算学会了。他们没有WiFi,我就给他们连了我屋子里的WiFi,让他们有事情时可以到我家来。他们不好意思,经常就蹲在我家门外。
有一次叔叔接到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大发雷霆。原来儿子在学校里骑自行车,不小心蹭了别人的车,因为是他的责任,所以要出维修费。那维修费有4000多块钱,惹得叔叔心疼不已,直骂儿子败家。因为他们两口子挣的钱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孩子的生活费、学费还有老妈的医药费。
天越来越冷,由于没装暖气,我们都买了电暖气取暖,大叔叔两口子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冬天洗下水,那真是会丢半条命。河里都已冻结冰,每次洗下水都需要先把冰砸开,戴着手套才敢开工。下水洗完满身都是冰碴子。回家之后也没有一点热乎气儿,全靠做饭时那点儿热气。
后来有一个周末,叔叔连蹦带跳地回了家,他告诉妻子,他找到了一处好地方,不需要房租还暖和。他俩当时就退了房子,只搬走了生活必需品,笨重的东西,先搁在我那屋子里。他们说等天暖和了还会再搬回来。我帮他们搬家时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地方。那是一个暖气井,下面空间挺大很干燥,是暖气的主管道确实暖洋洋的,但里面黑咕隆咚的,生活起来根本不方便。但叔叔婶婶特别高兴,认为住在这里起码不用挨冻,还省了房租。就这样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需要做饭时就把小煤气罐提到地面上,做完了再带到井下。一直到来年天气热得实在住不下了,他们才搬到地面上重新租了房子。
由于工作关系,我住了不到一年就搬走了,但我一直没忘记他们两口子,他们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虽然艰难,却从没放弃希望。他们会苦中取乐,把别人都嫌弃的工作,做得津津有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