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单位离职后老板打电话让回去怎么办
我是Aaron的预言,资深人力资源产品经理。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
世事无绝对。
虽然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然而,别忘了还有一句话: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员工离职,一般有几种情况:
一、因为各种问题和原单位“闹掰”。
一种是因为员工不满公司的一些机制,或领导的所做所为,愤而离职;
另一种是因为员工的原因,被公司辞退。
既然是“闹掰”了,那必然存在各种负能量,
即使是因为一些误解,误会可以化解,
而误会后留下的伤害是永远都不能抹去的。
就像破镜重圆的夫妻,
你不能保证未来哪一天吵架,又会旧事重提。
所以,在和雇主闹掰的情况下,
说什么也不可能再回去了。
二、员工因为个人原因离职:
员工离职的个人原因有很多,
家庭、身体、生育、个人发展、求学深造……
这些都是个人原因。
比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种情况下,员工和公司本没有太多矛盾。
离职或许有一些生活上的无奈,
或者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那么,
员工在处理好各种“个人问题”之后,
只要原单位愿意接收,
我想是可以回去的。
三、因为公司原因而离职:
这里说的公司原因,不包括之前说的“闹掰”。
主要指:
因公司经营困难而裁员、无法为员工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公司地址搬迁……等公司经营与员工生活、收入、发展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导致的员工流失。
这种情况下,员工和公司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回原单位?
一个前提,就是公司愿意接收已离职的员工。
有很多企业有诸如“员工离职后不再予以录用”的规定,每个企业有自己的用人原则,这里不予评价。
如果企业没有以上规定,甚至欢迎老员工返回公司工作,那么这个条件就是成立的。
预言君建议,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回原单位:
一、已经习惯原单位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而无法适应其他企业的工作模式。
很多企业的文化、氛围、流程等都标新立异,员工长期在此工作(特别是刚毕业就进公司)之后,形成了固有的工作习惯,离职后到了新公司,无法适应或无法认同。这种情况下,不妨考虑回原单位吧。
二、离职后个人能力提升,原单位更高职位招募:
一些员工因为在原单位没有更多发展空间而离开,在新的工作中提升能力、拓展视野,达到了新高度。这时,原单位或因公司发展,或因管理岗位空缺,希望你能回去任职。在更高职位、更高待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回原单位。
三、原公司度过难关、突破发展瓶颈,广泛邀请老员工回司任职:
之前因为公司经营遇到问题而使员工离职的,当企业度过难关之后,以感恩之心希望老员工能够回到公司。我想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回原单位任职。
四、其他你认为可以回原单位的情况。
总之,并非离职后就一定不能回原单位。
在哪儿工作,做什么工作,重点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长期任职,总是有难以割舍的情结,
如果条件允许,你又想回去,为什么不呢?
我是Aaron的预言,
资深人力资源产品经理。
网友二:
2019年,离职两年的李哥又回到了我所在的公司,试用期三个月刚过,在第六个月时,他又选择了辞职,临走时候留下一句“我真不应该再回来”
李哥说,再回原单位,“面试、试用期、转正、调动”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任何一个都需要承受更多心理、身体上的压力,最后不得已选择“再辞职”,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说,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2016年的时候,我跳槽到一家省内比较知名的公司,在项目上认识了大我5岁的李哥,当时33岁的李哥正处于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番事业的年纪,他来公司三年多了,工作经验丰富,办理能力突出,深受公司领导的赏识。
工作一年后,公司人事变动,李哥因为业绩突出、资历足够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正好卡在35岁之前,得到了公司的任命,算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
可是好景不长,李哥家中在那年突逢变故,在任命后的两个多月里,请了三四次假,最后还把带薪年假都用完了,家中变故仍未处理好,不得已,他向公司领导提出了辞职申请,领导听完他家中的事情之后,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理解。
领导对李哥的离开,很是惋惜,在他看来,公司培养了将近五年的一个人才,在本该有更大的贡献作为时,却因家中变故,不得不离开,临走的时候,他拍着李哥的肩膀说“处理好家中事情,欢迎你再回来,一起工作”
在所有人的不解与疑惑中,李哥交接好了工作,收拾好个人物品就走了,我当时很伤感,还没来得及感谢这一年以来,他对我的工作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他就走了。
本以为以后与李哥不会再有工作上的交集了,2019年6月,突然听说李哥又回来了,他主动向公司投递了简历,公司的人力在看到他的简历后,直接递给了总经理,就这样李哥又经过重新面试进了公司。
我抽空儿去了李哥那边,带了一箱好酒,当天晚上两个人喝得很是畅快,我向他讲了两年来,自己工作上各种糟心的事儿,项目上与李哥熟悉的同事现状,李哥则提及了当年离开的原因,和这两年经历的种种。
后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李哥跟我说,他来公司后还有三个月试用期,人力上的人说这是公司规定,任何人不能逾越,他应聘原来的职位,也因没有合适的位置,所以先让他待在了管理部,整天整天的清闲。
我能听出他话中的失落,能想象得到,他独自坐在办公室看着其他人忙碌的样子,心里是何滋味。
我与李哥之间的谈话,也渐渐变了味道,起初对于他受到这种冷落,我感觉到的是不解与质疑,更多的是给予他一些安慰与鼓励,一直说的是“李哥工作经验那么丰富,能力那么强,转正之后,就好了”
可是,在转正后的第二个月,李哥突然发信息告诉我,他被调到其他项目支援去了,一个他从未关注过的,没有任何了解的项目,因为他在管理部并没有其他工作需要交接,给他通知的是,第二天就过去报道。
我愕然了,看到李哥发的信息,当时自己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李哥估计在公司待不下去了,他要走了”,果不其然,李哥在那边没坚持一个月,他就又走了,这次走的更加隐秘,甚至连我都是在过了一周以后才知道的。
李哥是一个责任心特别强的人,他一直认为无论在哪个公司,是何岗位,自己都要对得起公司给的这份工资,他再次离开的时候,给的理由很简单—无法利用一身本事,给公司创造价值,字里行间充斥着一些无奈和怨气。
李哥从公司辞职,到回到原公司,再到第二次离开,其中的原因各有不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他再回到原单位所经历的面试、试用、转正、调任及最后的辞职,看得一清二楚,也明白了李哥最后走的时候为什么会对我说,“我真的不应该再回来!”
为什么李哥会说“我真的不应该再回来”,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为大家解释。
一、面试
无论你之前在原单位曾经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做过多高的职位,你再回来时,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件事还是面试,而且很大情况下,坐在面试官位置上的人,还会是你当初离开时与你谈话,试图挽留你的人。
面对当初劝自己不要走的人,现在却来告诉他们,我现在需要这份工作,你说这样尴不尴尬。
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你镇定自若,为自身利益,向你熟悉面试官争取更高的薪资与职位,他们更多的会从主观意识上忽略你离开公司以后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经验, 而会以你之前在原公司的表现作出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想要涨薪、升职的诉求。
李哥再次回到公司面试时,所提的要求只是和走之前一样,但最终双方也没有达成一致,还是在他的老领导出面争取的情况下,保留了他原来的岗位薪资,给了副职的职位。
所以再回到原单位时,这第一关“面试”,可能就会令你败下阵来,得不到想要的薪资待遇,即使入职工作以后,时刻感受着这种落差,你也不会在原单位待太久。
二、试用期
以我公司的劳动合同为例,李哥再入职时签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最终确定下来的试用期为3个月,首先这个期限,就令李哥感到不那么人性化,公司的各种流程,所处岗位的工作,包括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他都无比地熟悉,但是公司有自己规定,不允许有特例。
所以,再回到原单位时,大多数人会跟李哥一样,对试用期感到反感,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遵从公司的规定,这对于个人来说,又是一种会让你产生“回到原单位”是否正确的怀疑。
试用期时,你不会享受正式工的各项福利待遇,却能以正式工的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价值,你面对熟悉的工作,得心应手,但是面对熟悉的同事,可能就不会那么融洽了,经历过“同事”、“路人”再到“同事”的身份转变,他们面对你的热情,可能不会有毫无顾忌的回应了。
“热脸贴冷屁股”,这种感觉不好受吧,你若回到原来的单位,最大的可能出现的感觉,就是这种。
三、转正后
熬过试用期,与熟悉的同事重新建立起互助信任的关系,你以为工作就能像之前一样步入正轨了吗?
当然有这种可能,但也不排除向李哥一样的情况——你的位置,已经被别人替代了,在一定时间内,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是多余的,没有同事会将手里重要的工作分担给你,一些打杂类的,无关紧要的工作到会有一大堆,领导也不会再对你委以重任。
因为在同事,尤其是在领导眼里,你曾经的离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背叛”,他们能接受你这次“迷途知返”已经是情深义重了,再想得到重视、提拔,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且领导心知肚明,如果重用一个“离职”过的人,很可能会令其他人感到心寒,这样对公司的团结不利,很可能让一些人误以为“去外面镀层金,再回来比踏踏实实工作能更快得到升职”,这样的想法是领导绝不想看到的。
所以,再回到原单位,除非你有过硬的能力,能让领导看到某一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才有可能重新得到重用,否则,你只会徘徊在边缘,患得患失。
四、调动
再回到原单位,你想要重新拾起之前负责的工作,就像前面所说,需要你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公司是一个大机器,在公司领导操作下,为保证正常运行,可能会对缺少的零部件及时进行补充,缺了你一个,肯定有其他人迅速补上。
这时候,你就会面临被调离原来熟悉的岗位或者部门,好的情况下,是去一个类似的岗位,就像我的李哥一样,虽然被调任其他项目了,不过工作内容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整个“大机器”运转的情况下,你会经历下放、调岗及其他任命。
如果可以接受这种“调动”,那对你来说可能是另一个重新作出成绩的机会,如果无法忍受,公司强硬的安排,那么你再回原单位,不就是自取其辱了吗?
所以,再回到原单位,经历岗位的调整、轮换也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你需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来面对这些可能,否则,只会令你怀疑自己,怀疑公司。
五、再辞职
一次的“背叛”,可能已经在领导、同事眼里留下“不忠心”的印象了,如果你承受不了再回原单位带来的“面试、试用期、转正及调任”各种无形压力,选择再次出走,这样对公司来说可能基本上没任何损失,但是对于个人来讲,很可能是无法承受的。
每一个行业的圈子,在公司的层面其实是很小的,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这块儿,互通有无的情况并不少见,你再辞职后,面临的情况可能是,新面试公司的HR,很可能通过对你之前公司的调研,从个人的意愿上,来否掉你。
因为HR们为公司招揽人才,能否稳定长期工作,也是对他们业绩的一种考核标准,谁也不想自己亲手招进来一名不稳定的员工,这样自找麻烦,HR们肯定不会乐意干的。
所以,再回到原单位,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选择,自己长期的职业规划,如果不能再原单位得以实现,我不建议你再回去。
写在最后:
无论你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离职,再回到原单位始终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职场中类似“李哥”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走过的路,得到的教训,是我们在职场中需要了解学习的经验。
那么看完以后,如果你离开一家公司后,还会选择再回去吗?
网友三:
很多人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并以此来比喻辞职后不能回导原单位。但是却没有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典故是说良驹走出马厩奔向宽阔无垠的草原,一眼便能瞥见鲜美可口的嫩草,于是就沿着一条选定的线路吃下去,直吃到肚大腰圆地把“家”回,而绝不会东啃一嘴,西吃一口,也不再回头去补吃遗漏的嫩草。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身后的草都不好,也并不是所有眼前的草都是好草,只是良骥会很仔细吃掉眼前的草,就没有‘回头草’而言了。
所以,“好马不吃回头草”有三重含义:
1.有足够的“好草”可以吃,选择空间大
2.一路向前一定有好的前途,无需回头
3.扎实务实的态度
职场上的离开原单位的人,就如同走出马厩的“良驹”,但是到底面临什么样的环境,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却未必如同故事中的那匹马一样。已经辞职的员工到底要不要回原单位取决于三点:
1.个人的职业选择空间
2.个人回头或不回头的利弊判断
3.个人当前的处境
以上三个因素决定着最终的选择。
要不要回头,首先看自己职业选择的空间或者机会。
所谓职业选择,就是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满足自己收入期待并达到自己岗级要求的相对理想的平台和工作机会的选择。
1.往前走,职业机会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向前走,但是向前走是趋利避害,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面对的现在或者将来的职业选择机会多吗?求职面试的难度大吗?自己在理想岗位或者理想收入上能够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大吗?
如果相对容易或者较为可行,那就说明前面“有草吃”,而不用回头。相反,如果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拼命挣扎,尚不能谋求一份相对理想的工作,那就要考虑考虑。
2.往前走,当前或者新的单位文化包容性如何?
有的时候,前面的岗位可能比较适合、收入可能也不错,但是环境是否能够和自己匹配呢?一个快节奏、高效率要求的公司容纳不了拖沓的员工,一个内讧厉害的群体,容不下正直的新人,一个强调资格、论资排辈的单位接受不了新来的“生瓜蛋子”。
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不妨继续前行。如果自己内心排斥,不妨停下来。一个融合性相对强的环境,包含了相对融洽的工作关系和工作节奏,适应或者不适应,决定了你能够呆多久、走多远!
3.向远处看,哪条路更有利于你的长期职业发展?
我们在职场上,不能图一时,要图长期发展。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总是被动。面对回原单位还是硬着头皮去闯“天下”,到底选择哪条路,根本上取决于哪种选择和你的职业发展更匹配。
如果,原单位的各种因素只能满足自己的临时工作问题,却不利于自己持续的发展,那就不要回去。反之,可以回去。
职业的选择,是职场人的大事。且不可意气行事。选择工作不像是摘花捻草,更不是旅游玩乐。每一个选择都会对自己形成重大影响。选择的余地有多大,可行性有多高,才是自己首先要考虑的。
当然,对于要不要回原单位,最直接的考虑因素,肯定是利弊权衡了。
1.利弊权衡要素一:环境适应性
所谓环境适应性,是指与原单位或者新单位领导、同事及其工作作风之间的融合能力。
假如你离开原单位的原因是与领导或者公司闹了矛盾,甚至闹掰了。一定会使双方产生巨大的心理隔阂。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回到原单位,也很难弥合原来的分歧。貌合神离,心不在焉,是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的。
假如,你原来离开单位只是因为一些误会或者自己一时的冲动,而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对自己念念不忘,难舍难离,可以考虑回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对比一下未来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差异。哪个更适合自己,更适合自己的长远发展,就去哪里。
2.利弊权衡因素二:利益得失
利益得失主要分两方面。首先是给出的待遇是否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其次是自己后期工作的成本有多大。
如果原单位让你回去或者你主动想回去,但是给出的待遇与原来一样,甚至不如原来,最好还是不要回去。新单位与原单位比较,谁在利益付出上更慷慨,更大方,当然是倾向于哪一方。
另外,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工作的成本。主要指,税收、食宿、交通等成本付出。即使一个单位给出的待遇不低,但是如果扣除税收之后寥寥无几,那也没什么意思;如果表面上收入还可以,但是还要自己承担住宿费用、生活费用和吃饭的费用,甚至交通的费用,一个月下来,剩不下多少,那也不合适。
未来单位与原单位之间做个比较,哪个工作成本更低,实际到手的收益越高,就选择哪一个。
3.利弊权衡因素三:为实现职业目标的所付出的成本比较
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个标准。比如,你的目标是要在三年内成为公司高层。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自己肯定要努力付出。只是,在不同的单位,你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是其晋升通道的科学规范程度,这决定了你是否有路可走,另一方面是晋升标准达标的可行性。可以拿未来单位与原单位之间进行对比,哪个更有利于你尽快达成职业目标。
如果,一个单位待遇不错,但是管理却不规范,连起码的职级晋升通道都没有,你是看不到希望的。相反,一个单位当前的待遇可能相对不高,但是职级通道通畅,你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大,随着职级的晋升,自己的职业收获和收入都会大幅提升,那为什么不选择呢?
所以,基于收入、成本和职业目标达成的利弊权衡,是个人到底要不要回原单位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最后,还有那些让人不得不考虑的“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所述的因素以外,还有积累因素不得不考虑。
1.人情世故
虽然说我们在职场上要理性,要客观,要充分考虑和顾及自己的权益。但是,人情世故却是绕不开的因素。
比如,老领导无人可用,需要你帮你把。你要不要拒绝?可能以前的时候领导不遗余力的帮助过自己,照顾过自己,现在他有困难了,你能袖手旁观?
比如,老同学再三请求你帮忙,你要不要去?老同学的感情一直不错,甚至亲如兄弟。现在他急缺人手,让你再帮一把,你要不要回去?
人情世故有时候让我们讨厌,但更多的是无奈。
2.个人性格
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这个关键要素。有些岗位看着不多,有些人的话说的很好听。但是,自己的性格到底能走多久?
有些人比较善良,经不起别人三番两次的请求;有些人比较耿直,一开始还可以,但很容易得罪人,和别人闹掰。这些性格是否还适合你回原单位,是否适合你选择新的单位?
性格表面上与工作业绩无关,但是却决定着你的前途命运。
3.个人能力
很多时候,一些人容易感情用事。但是在职场上,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葡萄好吃,但你得够得着才行。
有人求你帮忙,你有哪个能力吗?单位觉得你是人才,说缺你不行,你觉得自己真的到了那种程度了吗?
很多离职后的员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到原单位。因为原单位的同事和他说,你是最优秀的设计师,没你不行;或者说,“在我认识的管理者中,你是最厉害的,单位需要你这样的人!”。
一顿甜言蜜语就被拍晕了。但是,要量力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综合来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在职场人的身上是不合适的。但是到底要不要回原单位也是因实际情况、当事人自己和最终的利弊权衡多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有相对合适的选择。建议果断选择,否则容易患得患失,发生瓦伦达效应。
我既见过一些回到原单位,最后又灰头土脸二次走人的;也见过,回到原单位被委以重任,一路顺风,发展良好的。毕竟人和人不同,单位与单位也不一样。当然,如果你已经连吃饭都是问题了,就不用考虑选择的问题了,赶紧上班挣钱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