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有人说“不要看不起小摊贩,他们的收入你无法想象”,是真的吗?

2023年05月27日 站长资讯 暂无评论

你以为呢,深圳摆摊小商贩收入秒杀很多白领工资!

我一个远房亲戚,他全家在深圳摆摊卖小吃好几年了,如今在老家已经买了两套房了。

他每天从晚上6点摆到凌晨2点,每天纯收入大约1000左右,月收入3万左右。

深圳白领,除了进大厂,月入三万算高薪了吧?

收入高是高,累也是真累。凌晨收摊后亲戚回到家还不能睡,因为第二天,不,当天下午的货要提前做好备下。等忙完了,吃点饭,天也亮了。当其他人开启一天生活的时候,亲戚一家刚睡下。

下午两三点,醒来吃点饭,收拾收拾,又该出摊了。

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他过了好几年。而且因为出摊时间的限制,他一天只吃两顿饭,住在村里便宜出租屋里,一年365天,除了下大雨,从来不休息,过年也不回家,特别累,基本没用自己的生活。

所以没必要看不起摆摊的人,人家吃苦耐劳,挣得还比你多得多,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他们?

网友二:

我一个朋友,夫妻俩勤勤恳恳工作6年,每个月工资加起来除去开支,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不到3000元,孩子也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夫妻俩寻思着打工不是办法,得做点什么才行。

俩人都是在工厂上班,没什么技能,自己单干必须要一个门槛低,投入小,回流快的项目才行,思来想去也就餐饮符合了,就是人辛苦点,可是做什么不累呢?餐饮又分好多类了,有排档,炒菜,火锅,面馆等,夫妻俩都是有主见的,夫妻店不想请人,当然是操作简单,出餐快,利润大的更有优势啊!于是一致认为面馆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当地早餐都是以汤面,饺子,炒粉为主,这些平常家里都会做,而且女主手艺还不错,是有基础的,但是卖与自家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他们就商量从摆摊开始,这样不用门面租金,也可以锻炼下口味,积累经验,就当练练手。

地点都选好了,他们住的附近有个学校,周边发展学区房,几个交付小区,几个在建小区,配套都没起来,对于吃早餐的人来说,要求就不是很高,能买到早点就很不错的了,所以更是难得的机会,一切筹划到位,说干就干,第一天满心期待,又带点小紧张,早上吃早餐的都是工地师傅,还有一些送孩子的家长,大家赶时间,又在同一时间段,所以摊前排起了队,人是有好奇心的,越有人气,越会觉得口味应该不错,而且多了一家摊位,也看看是卖什么的,看到人一多夫妻俩都是干劲十足,收拾碗筷不忘问下在吃的客人口味如何,会适当改进,,收到的反馈还真不错,大部分都说口味很好,这更有动力了。

第一天开门红,接下来可想而知,随着装修入住的人越来越多,学校的生源也越多,生意也有好转,积累了一些积蓄,尝到甜头的夫妻俩买下了一小区楼下的店面,这样自己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的出摊,客人吃食更方便了,随着夫妻俩热情服务好,口味又棒,卫生又注重,生意更好了,还请了一个人帮忙。

所以不能小看摆摊,利润空间大,积少成多,人不懒,多用心,起点低也只是铺垫!

网友三:

为了躲避48000元的债,逃到外地摆了10多年的卤肉摊!再见到我的这位战友时,已是今非昔比,不仅原债还清,而且还在外地购下两套住房、两间门面、给儿子在上海买了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逆袭,财务自由!

所以,真的不要看不起小摊小贩,他们的收入,真的可以颠覆你的认知,出乎你的想象!

战友姓卢,和我关系很铁,我们是一个公社的下乡知青,同一年当兵,同一年退伍。退伍后,他被分配到一个小镇的粮管所,我被分配到县化工厂。记得刚退伍回家等待分配的那几个月,彼此都互相串门,你来我往,甚是亲热如兄弟。

分配单位后,各自都忙于工作,见面的机会自然少了,对彼此的近况也不甚了解。那时不像现在,通讯闭塞,有时候两三年没见面也很正常。

大概在97年底左右,忽然听到他已经离职“逃跑”的消息。我当时就震惊了,要知道,当时的粮管所,可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有多少人托人情找关系,削尖着脑袋想往里钻。而他倒好,说离职就离职!而且还被说成是“逃跑”,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找到他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打听,才知道原来他那几个月因为打牌赌博,先后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顶不住债主们天天上门逼债、到单位闹腾,干脆心一横,向单位提出以“一刀断”的方式,离开单位。在得到单位了断结算的近4000元后,携款跑到了外地,具体去向不明。

此后的他就渺无音讯。

再见到他时,已经是六、七年后的2003年左右。那是一次只有几位战友的小聚会,去了以后才知道,卢战友也在场。这时的卢战友已经是西装革履,腋下夹着公文包,与从前衣着朴素的他判若两人。当时还犯嘀咕:他不是躲债跑外地了吗?现在怎么,衣锦还乡了?

结账的时候,卢战友主动提出今天的一切开销,都由他做东,不允许任何人跟他争抢买单。后来趁几个战友玩牌的时候,我们单独交谈了一整个下午,当我询问起他当年为什么离职外出时,他毫不隐瞒地将当时的情况和盘托出。离开时,我们互留了联系电话。

此后我们单独或与其他战友一起,聚会过大约七八次。他从不认为自己当初落难时的出逃是件耻辱的事,反而时常向我们讲述他离家的那几年,在外面经营卤肉摊是如何艰难,如何辛苦?当然更多流露出来的是喜悦和满足。很多次他都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当初因为欠债,去外地摆了几年卤肉摊,就没有我卢某的今天!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值得!”

根据他的讲述,我大致整理出以下他在外县摆摊的发家“奋斗史”——

1997年8月,因为打牌赌博欠下48000元债务的他,因为被赌债压得喘不过气来,禁不住债主们到家里找他还、到单位找他要,他迫不得已向单位提出了离职申请。月底,单位领导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且结给他离职费、两个月工资及以前积累的差旅费,共计4000余元。

第二天,他拿着这笔钱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了。走之前,任何人也不敢告诉,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他只给老婆留下一句:我必须出去躲一躲,你在家好好照顾儿子(9岁)。

他预定的避难目的地是150公里外的眉县县城,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城市。但他哪有心思游山玩水,经过一天的市场考察后,他决定利用以前从卖卤鸭的表哥处学来的手艺,出个卤肉摊,谋求赚取一点生活费,以渡过眼前的难关。

于是,他在城郊结合部租了间廉价的民房,添置了锅碗瓢盆一应家什,买回卤料调料,又让房东给他租来一辆三轮车。一切准备停当,当晚调制好卤水汤料后,第二天一早就去生鲜市场采购食材,猪肉、猪肝、猪心、猪头……上午10点左右,他正式出摊,蹬着三轮车去市场上售卖了。

起初,生意并不好。但半个月后经过他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卤肉的色香味得到很大的提升,开始逐渐受到市场的欢迎。2个月后,由于他服务热情、买卖诚实、卤品质量上乘,他的生意出现小爆的势头,每天的营业额都在千元上下。

好心的房东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把自己的姨侄女介绍过来,给他做帮手。有了帮手,他立即扩大经营品种和范围,除猪肉外,还增加牛肉、兔肉、鸡、鸭,鹅以及凉菜系列。两人上午一起出摊,下午一人负责出摊,一人在家负责卤制。

由于此时县城房地产开发正值旺盛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大增,新的住宅小区增加的同时,常住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加之本身旅游项目的优势,这些都给他带来无限的商机,使他在这段时间,摊点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大概日2000元以上。而且再也不用早晨亲自到生鲜市场购买食材,找他的供货早已商争先恐后,他只需把第二天需要的货品清单交给中意的供货商,人家就会准时送货上门。

此后,他的日营业额更是突破到3000元以上。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他开始考虑扩大规模,赚取更多的利润。年底,他打听到城东农贸市场有个摊位要转让,立即找到原摊主,以2万元的高价接下来。同时,赶在春节之前,他重新购置了两台货三轮车,另聘请了三个营业员。

这样,他的初成规模的挣钱方式,一个固定的卤肉摊位、二个流动的三轮车摊位,像3部印钞的机器,将钞票源源不断地流向他的口袋。

这样的经营方式进行了3年。那年,他爱人所在煤矿的后勤处要裁减人员,部分人员实行内退处理,而她在名单之中。卢战友知道后,当即到银行取了钱,第二天一早就乘车回了家。

这是他出走三年后第一次回老家。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挨家挨户地向二十多个债主还款,在偿还本金的基础上,志愿给付30%的借款利息;第二件事,是孝敬父母五万元,赠给妹妹二万元;第三件事,是让他爱人办完内退手续,学校假期一到就带着儿子,去他那儿一起生活,儿子下学期就在眉县上学,学校由他联系安排。

后来他爱人带着儿子去了后,看到他的生意居然如此红火,就萌生了要在眉县长期生活的念头,竭力怂恿他赶紧买个住房,以便把户口迁移来,方便儿子上公立学校。卢战友觉得有理,第三天就用全款买下一套住房。接着,他们得知城北郊一带正在开发,将来会成为新的商业中心,经商量后赶去订下了一间铺面。

又二年后,为了能照顾日渐衰老的父母亲,他又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买下一套房,想着把二老接到身边来。不过顽固的父母始终不愿意离开老家,最后这套房就租给了一个外地客商。不久,他们又花重金在一个繁华地段购买了一间商铺作为投资,专门用于出租获利。

自己有门店后,他们转让了菜市场里的卤肉摊位,用那间自有门店作为大本营,二部三轮车作为流动摊点。他们真正做起了翘脚老板,聘请了最初租房的房东姨侄女做店长,负责生意上的事务,他们只管坐收渔利 。

直到2012年,儿子从上海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就地参加了工作,他们才彻底放下了生意,用积蓄给儿子在当地买了房,夫妻俩也搬了过去,照顾儿子的日常起居。后来,儿子结婚生子,他们也就一直在上海带孙子。因父母亲已先后离世,他就只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回来老家探探亲访访友,跟眉县的几个租住户见见面,交流交流。做完这些事后,又返回上海。

现在,他们在眉县的2套住房和2间门店仍在出租中,据他透露,每月的租金收入可达13000多,加上夫妻俩的退休金,每月有二万余元的净收入。完全可以称得上,实现了财务自由!

实话说,卢战友的摆摊经历,对我触动是很大的!因为以前从没有过,摆个卤肉小摊,也居然能够挣下那么多钱的意识。在潜意识里,路边摊是一种比较低下的职业,被人瞧不起,工作环境差,还挣不了多少钱。通过卢战友的摆摊经历,才知道原来摆摊里面大有学问,其中的高收入,可能出乎你我的想象!

我自己以前就在这方面吃过很大的亏。下岗做了八、九年生意,先后经营过中餐馆、麻辣烫、麻将馆、游戏厅、台球室等等,但每一次都是租门店做生意,没有摆过一次摊。现在想来,跟卢战友的经营方式相比,可是亏大发了!粗略计算,八、九年经营生意的门面租金、税收管理费、水电气费、服务员工资支出,总计应该在30万元以上。如果以卢战友摆摊的方式经营的话,这些钱至少可以省下三分之二!

只可惜,现在醒悟已经太迟了!

网友四:

这个确实是真的。我有个亲戚在河南开封卖烧饼,他们家的烧饼一个卖2元,一天能卖600多个,每天收入1000多块钱,具体每天可以挣多少钱,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的是他们在开封买了一套房子,在我们老家商丘也买了一套房子。

我这个亲戚叫他叔叔,他和阿姨初中都没有毕业,以前也是在老家靠种地生活,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叔叔想的是他们两个靠种地一辈子也挣不了多少钱,出门打工不能又照顾孩子,家里老人年纪也大了,孩子交给他们也不放心。

这时候叔叔就想到学一门手艺,在家里做个小生意也不错,要求也不高,能挣够孩子学费,还有能兼顾到老家的农田就好。

后来,叔叔看到我们县城里卖烧饼的生意还不错,其中有个打烧饼的人一天都没闲着。

叔叔初步打定主意,准备卖烧饼。

下一步就是怎么学习做烧饼,听叔叔说,他在一家店里给人家做了半年的学徒,慢慢的感觉可以出师了,然后就先在我们集市上做了半年,生意还不错。

烧饼有好几种,有油酥烧饼,还是普通的烧饼。叔叔卖的就是那种普通的大烧饼,一个烧饼就可以吃饱。他做得比较实惠,回头客也比较多,在我们河南,这种烧饼可以做主食,里面夹上点狗肉,就是简单的一餐。

后来,他无意听一个朋友说:“你在我们老家卖烧饼,才能卖多少,离我们这不远的开封,是个古城,旅游的人比较多,人流量也大,而且小吃特别多,你有空去开封看看。”

我叔叔真的动心了!说去就去。他是年前去考察的,过了年还真的去了,他们租了房子,在人流量比较大的路边就开始了卖烧饼。

没想到的是,di一天的生意就那么好。因为我叔叔人比较实在,做的烧饼比较实惠,价钱也不贵,慢慢地积累了很多的回头客,就这样,转眼他们已经在开封卖烧饼卖了十几年。

他们稳定下来以后,就把孩子接过去了!奶奶给他们接送孩子,他们专心做生意,现在儿子上大学了,女儿上高中,说起两个孩子,叔叔满脸的骄傲,孩子以后肯定很有出息,算是走出农门啦,比他们强的多。

回答题主的问题:有人说,“不要看不起小摊贩,他们的收入你无法想象。”确实是真的。
我叔叔他们一个月应该能挣2万多,在我们这样的城市,这么是高收入人群了,加上他们省吃俭用,农村还有好多地,他们属于挣得多,花的少一类,基本剩下来的钱很多,所以他们十来年买了两套房子。

不要只看到他们挣钱,其实他们也很辛苦,每天在烧饼摊跟面粉打交道,常年无休,还有不管严寒还有酷暑,都坚持在外面。有时候我看到大冬天他们穿得特别薄,因为他们围着火炉忙碌,身上确实不能,但是手脚都会冻坏。

有付出就有收获,路边摊摊主比不得白领,但是他们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没有谁看不起谁这样的说法,只是工作的内容不同罢了!只要努力向上,都是我们仰慕的对象。

网友五:

我楼下的邻居,就是摆摊的,卖炸臭豆腐的,摆在小区门口的马路边上,那里一到晚上人流量挺大的,不用交什么摊位费,赚的钱全部进自己的口袋里。

他白天不出门,在家睡觉和整理摆摊卖的食品,只有晚上才出摊,摊子就是用三轮车改制的,车箱上焊个棚子,放上炉子油锅佐料啥的,就可以开卖了,夹起臭豆腐往油锅里一放,滋拉一声,立马飘起一股奇特的味道,喜欢的人很迷恋这口,不喜欢的人捏着鼻子敢紧跑开!乘凉没事干的我盯着数了下,一小时大约有六七单买卖,每碗八片臭豆腐,卖十元钱,刨去成本,算起来似乎不是很赚。

我很八卦地问过小摊主,因为都是邻居,他很爽快地告诉我,他每天晚上五点半出来摆摊,摆到夜里一点多收摊,多的时候每晚可卖一千多片,少的时候也能卖五百多片,平均每天能赚三百到五百元,养活一家人也够用了,唯一不足的是不能休息,休息就没有收入了,因此要跟媳妇一起,保证每晚都有一个人守摊,俩人轮流休息。不过因为没有其他收入,纯靠摆小摊挣钱心里还是不踏实,没有安全感啊!这辈子的时间不能都耗在这小摊上啊!你看像卖水果的吴嗲嗲,自己有份退休工资,再摆弄个小摊,感觉就很轻松了!

邻居告诉我,说还是让老公去找份稳定的工作,赚份稳定的收入,买份社保,将来老了,也可以像吴大爷一样拿退休金养老啊!

我点点头,邻居看得很清楚,摆小摊终究是短期行为,还是找份工作,交社保,才能有长远的保障啊!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