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卖什么最赚钱?卖哪些东西成本低利润高!
这是真的。我一个朋友晓青,我们是工友,刚参加工作我们就在一个车间,干的活一样,车间保全工;后来我考上了公务员,到了体制内;晓青又在厂子里干了三年,到2020年,厂子倒闭了,晓青也下岗了。
晓青是个勤快人,也能吃苦,下岗后的干过好多活,送过桶装水,卖过药品,当过建筑工地小工,干过房产中介,但是真正让晓青挣到钱的是卖煎饼果子。
晓青干了好多工作,有的能够及时发工资,有的拖欠;后来他看到卖小吃挺挣钱,于是就找了个大妈拜师学艺,学起了做煎饼果子;晓青比较聪明,一学就会,没几天就把摊子支了起来。
每天早晨他早早蹬着三轮自行车在菜市场口支起摊子,一开始买的人少,晓青知道自已刚刚开张,做的比别人的大一些,料放的足,价格都一样,慢慢的买他的人多起来,做煎饼果子的技术也越来越熟练。上午买的人多,下午买的人少,他就休息半天,晚上再去夜市口卖,卖到12点。就这样,他起早贪黑的一口气干了二十五年,先后在市里买了两套房子,而且是全款。真是令我汗颜,我们分开后,我干了二十多年的公务员,买第二套房子还得贷款;我是在县城买,人家可是在市区里买啊,平方单价就差出来2000元了。
看来摆小摊真的很赚钱,至于赚多少人家不说,从购房的力度上看肯定不少;摆小摊就是有点累,挣的是辛苦钱,但是在体制内工作也不轻闲啊!我工作了二十八年,也是没明没夜的加班,没挣到钱不说,还落了一身病,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腰间盘突出等等,咱都有,幸亏现在岁数大了,被边缘化了,和以前相比轻松多了,要不然心里更加不平衡。
马上就要退二线了,退二线后一定去学个小吃技术,将来退休后干个小吃,投资不大,风险小,利润也行,挣多少钱无所谓,反正有退休金,人不闲着就行,人忙起来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现在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和保养好身体外,就是期待以后干小吃的日子早点到来。
网友二:
绝对是真的,老公的三舅妈就是摆地摊的,从自家的菜园子起家,到现在儿子,女儿的房子和超市,都是她摆地摊赚来的。
三十四年前,我结婚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三舅和三舅妈,让我感觉很好奇,那时三舅四十岁,三舅妈三十九岁,他俩站在一起,三舅高大帅气,身板挺直,三舅妈则又矮又胖,走起路来像企鹅,谁看了都觉得不般配。
三舅妈的过人之处,虽然在容貌上不占优势,可是她做小生意摆地摊,绝对是超过别人的思维,特有经济头脑,三舅只能做她的跟班。
三舅是我婆婆的三弟,婆婆他们姐妹六个,四个弟弟小,婆婆的父母一辈子生育他们十个孩子,两个最小的弟弟都是当兵出身。
当年三舅和舅妈订婚,三舅是不同意的,就因为舅妈长得实在拿不出手,横看是圆的,竖着看也是圆的。三舅是当兵出身,高大英俊,在县城运输队上班挣工资,是汽车队上的一名司机,是吃公粮的。论条件三舅找什么样的姑娘都有。而三舅妈就是城郊普通菜农,虽然文化程度够,高中文化,可就是外形太不达标了。然而命该如此,三舅就娶了其貌不扬的舅妈。
是因为舅妈的美德征服了三舅,在他俩订婚的时候,三舅的母亲同意这门亲事,三舅妈不漂亮,可是为人朴实,勤快,面带善良,认为是居家过日子的好女子。
三舅不同意,也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他是孝子,只要是母亲的话他都听的,所以尽管自己不愿意,也答应了和舅妈的婚事了。
订婚那年中秋节,三舅第一次来到了三舅家,三舅把舅妈扔在家里,他一天也没陪她,就去车队上班了。
三舅妈跟着未来婆婆,还有瘫痪在炕上的奶奶婆婆三人在家,三舅每天晚上下班,才不得不跟三舅妈说上几句话。
舅妈也不嫌弃奶奶婆婆脏,来到家里就给奶奶洗脸,洗脚喂饭,把九十多岁的奶奶,伺候得喜笑颜开,夸孙媳妇会照顾人,是个好闺女。
当三舅妈呆到第五天时,三舅的奶奶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走动,就便秘了,四五天便不下来,那天老人要拉大便,三舅的母亲也不在屋里,帮邻居接生小孩子去了,三舅妈看老人憋得难受,眼泪都下来了。
情急之下,三舅妈撸起袖子,用手给老人抠出来的,这一幕正被下班回家的三舅看到了,三舅被舅妈给打动了,一个未出格的大姑娘,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太不容易了,从此再也不冷脸对她了。
结婚后三舅妈,三舅家的菜园子就是她的领地。前园子是种过的熟地,可是三舅家后面,是一片慌地,三舅妈硬是用倒骑驴拉黑土,把它填平垫好,足足有一亩地。三舅妈把前后两个菜园子,种上各种蔬菜,园子周围栽上果树,有李子树,黄太苹果树,还有葡萄等,也从此开起三舅妈摆地摊,卖蔬菜的生涯。
正像三舅的母亲预言那样,三舅妈就是能干,勤快,有头脑,是过日子的能手。
三舅妈春天卖园子里的小菜,香菜,韭菜,小白菜,还有各种蘸酱菜。
夏天卖茄子,豆角,南瓜,西胡芦,辣椒等。
秋天卖各种果类,有李子,黄太苹,大秋果,酸榨果等,还有秋季的应季蔬菜,有土豆,地瓜,萝卜,芥菜,大白菜。只有冬天菜园子里没有菜,她就到农贸市场,上菜卖,总之一年四季,三舅妈没有呆着的时候,用她自己的话说,摆地摊卖菜有瘾,一天不卖菜,身上不舒服,喜欢听查零钱的声音。
当三舅两个孩子六七岁的时候,他家生活水平就上了一个台阶。土房变成了五间明亮的砖瓦房,自行车换成了摩托了,而这一切都是三舅妈摆地摊的结果。三舅那点工资,只够一大家子人的开销,想改善伙食,都是舅妈卖菜所得。
那时候三舅家的生活条件,在婆婆姐妹哥兄弟中最富裕,都是舅妈的功劳。
然而不是所有好命都将临在三舅妈身上,也许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坎坎坷坷才叫生活。
在大女儿十三岁,儿子十一岁,这当中,三舅的奶奶因病去世,她一直瘫痪在炕上七八年,后来九十八岁去世,都是三舅妈发丧的。三舅的母亲得了胃癌,胃部全部切除,花了一大笔钱不说,还得常年吃药,都是三舅和三舅妈管,那两个哥和弟弟没有拿一分钱。
接着三舅又下岗,那年三舅四十一岁,下岗的三舅没什么可干的,在家呆了二年,生活的开支,都指望着三舅妈摆地摊赚钱。那时候三舅家生活压力到了冰点。孩子要上学,老人要吃药,方方面面生活开销,压得三舅妈喘不过气来。
尽管还有点积蓄,但是家里有得胃癌吃药的老人,一旦出现状况,以备不时之需,轻易不敢动用的。
三舅在下岗的第三年,在战友的引见下,去了边塞小城黑河市搞运输。当时黑河市正是大搞建设的时候,三舅用卡车往城外拉残土,再从城外拉水泥沙子,来回不空车,赚得也多,但在黑河小城开车干活,得有胆量,因为那儿的路都是山路和抖坡路多,开车的时候,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有个闪失。
三舅妈第二年去的黑河市,看见三舅开车很危险,就不让他搞运输了,跟他一起重操旧业,摆地摊卖菜。
刚开始三舅放不下面子,张不开口叫卖,站在菜摊前和别人聊天抽烟,三舅妈自己在摊位上,忙来忙去,称重,收钱,尽管黑河市是春天春寒料峭,天还是很冷的,可是舅妈忙乎得汗流浃背。三舅只是收摊时,帮着收拾收拾,三舅妈也不急,也不指使三舅干活,她心中有数,卖一段时间赚到钱了,三舅自然而然就愿意帮她卖菜了。
大概卖了一个月左右,舅妈拢一下账,一个月赚得,比三舅开两个月卡车挣得还多,三舅接受了摆地摊卖菜了。
每天两个人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卡里的余额不断增加,吃得苦和累也值了。
舅妈做小生意。有她自己独到的眼光,她在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在各个摊位转悠一圈,看摊位上的菜品,什么菜品剩得多,或是什么菜品不好卖,第二天就批发那些菜品,而且价格又特便宜。因为上一天那个菜品不好卖,第二天没有人再去批那样的菜,批发商看小贩批得少,所以批发商就低价抛售,就怕菜烂在手里。
而舅妈就抓住这点反差,每天菜批发的便宜,但是卖得价格贵,因为第二天那种菜没人卖,或是卖得少,价格自然就高了,赚得也就比别人多,因此整个农贸市场,就属三舅妈的摊位最火。
四十八岁的时候,三舅妈从出租屋里搬到属于自己的楼房里。接着大女儿结婚三舅妈陪嫁一套房子,八十多平米,小儿子结婚也在市区买了房子。
可是三舅妈看到女儿和儿子没什么可干的,因为读书不好,高中没毕业都辍学,打点零工,没结婚够自己花的,可是结婚后,那点钱根本就不够两口子用,以后再有孩子,更是捉襟见肘,所以三舅妈挺犯愁的。
但是老太太有眼光,把目光盯在城外矿区。那里除了煤矿工人,就是附近村民,他们手里都有钱,尤其村民每家都是几十晌,上百晌地,都特别富裕。
但是大超市没有,只有几个零星小卖部,货品也不全,要想买到更好的东西,就得驱车进城,因此三舅妈看到了商机,在矿区给儿子开了一个中型超市,卖日用食杂,让儿子媳妇经营,她出资。
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超市生意兴隆,附近人都到儿子的超市购物,每个月利润都不错,这让三舅妈很满意。
儿子有事儿干了,还得扶持女儿,她又给女儿在矿区开了水果蔬菜超市,外加烟酒。虽然没有儿子超市大,但也足以够女儿三口人日常用度,每个月也能存上一些。
三舅妈过了六十五岁之后,就不那么拼了,开始享受生活了。老两口有足够的养老钱了,每年的十月一到第二年的五一,老两口去海南生活,只有到了夏秋两季回到黑河市,再继续摆地摊卖菜。
也不跟年轻人比了,因为年龄摆在那里,想干多也干不了了。够两个人在海南生活的就可以了,并不期望挣多。
另外老两口还有退休金,三舅一个月三千多一点,三舅妈自己交的社保,退休金差不多也有两千块钱。所以这些钱他俩一年如果没有大病,根本花不了,何况两个人身体都很健康的,具体他俩有多少积蓄,三舅妈始终没有透露,反正花钱比婆婆姐几个大方。
有时俩人在海南呆腻了,就报个旅游团,全国各地转悠转悠,看看风景愉悦一下心情。现在三舅妈和三舅都七十多岁了,夏天有时间还去农贸市场转悠转悠,看什么菜好卖还弄一点卖,一是打发时间,二是锻炼身体,三还能挣点零花钱,两个人认为这样生活挺充实,很满足,也很快乐。
总结:通过三舅妈摆地摊卖菜,不但让自己的生活富足,还帮扶了子女。所以很赞同题主的观点,小摊贩看起来不起眼,有多少有钱的富人,也都是靠着摆地摊发家的。它起点低,只要人不懒,都能赚到钱的,别瞧不起小摊贩,靠它发家的太多太多了,你们说呢?
网友三:
2017年曾经在街头采访过一个捏糖画的老师傅,和几个同事一起,长枪短炮花了一个多小时,后来专门制作了一个视频。
我是主访人,在和老师傅聊天的过程中,顺便问了一下老人的收入情况。
老人一般在学校及周边,孩子们上下学的那段时间,平时一个普通糖画是3块,周末在公园是5块,春节等重要节日或大型演出时可卖10块甚至更高。一天下来,轻轻松松300—500,周末和节假日1000—2000。
老师傅还带徒弟,拜师费忘记了是6000还是8000大洋,老师傅说,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他总共只带了8个徒弟,不过徒弟们都去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过得都挺好。
听了这些,我们确实有些惊讶,这个糖画单人单车,所有的设备就是一个小锅一个小炉,所有硬件加起来的成本不过2000。还不交费,不交租,物料成本就是几块糖而已。按老师傅说的,一个月的收入起步都是一个W啊,对于我们平均3K多的四线小城来说,妥妥的高收入,何况还是这么大年纪的老人。
那年老师傅是78岁,身体还好得很,骑个三轮车走街串巷。5年过去了,老师傅今年该85了,偶尔在街上还能看到他,感觉跟以前没什么变化。
其实我不仅羡慕老师傅会赚钱,更喜欢老师傅那简简单单、自由自在的生活。
网友四:
有人说,“不要看不起小摊贩,他们的收入你无法想象”。这话说得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个人觉得,“千万不要看不起小摊贩”,这句话确实还是说得很应该支持的。因为,小摊贩灵活方便,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真实需要,他们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为方便群众、方便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真的不应该瞧不上他们。
但是,如果要说“他们的收入你无法想象”这句话,个人觉得,就很不靠谱了。他们确实是可以靠经营小摊贩来养活自己、养活自己一家人,而如果非要说,他们的收入会高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又或者说,他们的收入会低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那这样的话,就都不靠谱,都过于夸张甚至是有点哗众取宠了。
我确实是遇到好几位开个小店、经营个小摊贩养活自己、养活家里三五口家人的熟人,一家人的日子确实过得也还不错,但真正靠做小摊贩发家致富、成为富豪、富翁、富贵人家的,倒确实是没见过。
所以,个人始终觉得,题主问题里说的“不要看不起小摊贩,他们的收入你无法想象”这话,还确实是不太靠谱,甚至还有点脱离实际了。
网友五:
我就是靠3000元起步的,一年赚20万是没有问题的,我现在已经转变成专业给小摊贩提供产品的人了。
两年前因为投资失败,负债累累60多万,亲戚朋友都不敢接我电话,就怕我借钱,老婆也日日埋怨我,走投无路的我给老表商量又商量,我说保证一个月还钱,老表才愿意借了3000元,我去厂里批发了100双鞋,开始我的地摊经济。
刚开始不敢批发太贵的鞋,都是普通鞋,30元一双,拿到市场最少卖69元,刚开始一天只能卖出去10双左右,慢慢地找到方法了,赚钱多自然鞋的款式也多了,后来一天可以卖出去30双左右,这样一天就可以赚1000元以上了。
几个月以后,身边负债累累的朋友开始关注我,也开始找我问路子,我为了让朋友放心,我只能让朋友从我手里批发价,我赚一块钱,卖不掉包换包退,这样他们也愿意跟着我干,现在不知不觉有几十个朋友跟着我干了,我从小贩变成批发商,也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座右铭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负债累累的朋友,相信我,不要再做互联网上的虚拟的东西,不要再做某某盘子了,实实在在的干实体经济吧!一样赚大钱,加油吧!
网友六:
作为一个外地人,靠收旧货供出了两个大学本科生,拿钱让两个儿子娶妻生子,还帮他们在上海一人买了一套房子,说出来我都不敢相信,可这一切都是真的,就发生在我身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陈大爷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身体一直很好,每天都要开着他的大电动三轮车,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公司清运废料。我们公司的废料一直是包给陈大爷清理的,所以我们跟他也很熟。我们公司是一家机械厂,每天产生的各种不锈钢板、钢管、铝板、铁屑等废旧金属很多,也会有很多的大纸箱、各种包装箱、装机器的大木箱啥的。金属由专门的物资公司来回收,跟陈大爷没啥关系。除此之外的其他废料,像木板、纸板各种塑料品什么的都是免费送给陈大爷的,有时候我们自己加工报废了的一些零部件,我们也会随手扔给他,心里想着他这么大年纪,每天还要辛苦的干这些活,也挺不容易的。
陈大爷帮我们公司清理这些废料不光自己可以拿去卖钱,我们公司每个月还要额外给他一千块钱的清运费。后来,我有个同事家里的亲戚是收旧货的,闲得无聊,跟我们算了一笔账,他说陈大爷光每天从我们公司拉的纸板、木箱一天少说也有三百斤以上,还不包括我们送他的那些废旧金属这些东西如果拿出去卖掉,换算成钱的话,每天至少能挣三百块钱,一个月就是一万,就算公司不给他清运费,也超级赚,一个月的收入比我们这些天天上班,做机器的不知道要强多少!
我们一个个的平时还瞧不上人家,人家一个月挣的都超过我们两个月了!算上我们公司,陈大爷每天一共要给园区的六家企业清运废品。我们公司只是一家有着两百人不到的小厂,剩下的几家我不知道有没有给陈大爷清运费,也不知道那些厂里能换钱的东西有多少,但六家企业全部算下来,我想怎么的也得有三四万吧!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就这么个不起眼的人人都能做的清运工作,陈大爷一个月挣到的钱,都赶上我们一年挣的了!
陈大爷长得瘦瘦小小的,平时也总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见了谁都点头哈腰的,大多数时候,他都穿一件脏兮兮的蓝色大号工作服,与他瘦小的身材极不相称,我们真的是太低估他了!
有一次,陈大爷又来我们公司清运废料,我趁着没人的机会,与他闲聊了几句。陈大爷告诉我,他老家是湖北的,来昆山二十几年了,他有两个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后,都去了上海工作,如今他们都已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湖北的老家已经很少回去啦,两个儿子都在上海买了房,长年定居在上海了。
听了陈大爷的话,我吓了一跳,我来昆山也已经好几年了,昆山这个小县城的房价我都承受不了,去年买房的首付款还是找亲戚朋友凑的呢,上海的房价是昆山的好几倍,更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买得起的。
我说:陈大爷,你两个儿子不是一般的厉害啊,年纪轻轻的就能在上海买房,太了不起啦!一个月的工资得有好几万吧?陈大爷摆摆手,打断我的话:哪有的事啊?他们一个月也就一万不到,买房子的首付款大部分都是我帮他们出的,就这样,兄弟俩还不知足,动不动跟我要钱!
(图片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以前同事跟我算陈大爷收入的时候,我只知道这份不起眼的工作能挣到钱,却没想到竟然这么挣钱!不仅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而且还帮他们娶妻生子,在上海都买了房子。多少家庭就算掏空六个口袋,也不一定能在上海买得起一套房子,陈大爷居然买了两套,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们小区有一个苏北的老头,每天骑着个电动三轮车收旧货,因为做的时间长了,小区里大多数人都认识他,家里有点废纸板,旧书、旧报纸、饮料瓶啥的,都卖给他。
老头性子很慢,做事拖拖拉拉的,有时候你叫他去收,他还总是一副不太情愿的样子。但老头人很大方,有时候你卖个三块两块的,他都会给你凑成整数,从不斤斤计较,所以小区里的人,还是很愿意把不用的东西卖给他。
这样的小生意,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几个人看得上,一来嫌脏,二来也会觉得没出息,怕丢人。可这同样是个非常来钱的生意哦,老头每天晃晃悠悠、带做带玩的,一个月竟然也能收入过万,比他儿子、媳妇上班挣得还要多。
老头的儿子两口子都是普通的打工一族,早早就在我们小区买了两套房子,自己家住一套,对外出租一套,还给老头没了个三十多平米的大汽车库,给老人单独住。平时他们两口子每次出去逛街,都会买一堆东西回来,吃喝用度上,比我们要大手大脚得多,我只能说人家收入高,老头没少给他们挣钱!
(图片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写在后面:当下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抱怨钱难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家思维差不多,能力也差不多,从事的工作如果也差不多的话,那收入自然也差不多。这种情况下,遇上了大环境不好,或者像现在这样,赶上了疫情,日子自然不好过。而那些我们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路边摊什么的,几乎没怎么受影响,有些人的收入还逆势上涨,比平时赚得更多!
所以我们真的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啦,千万不要再瞧不起那些小摊贩了,没准人家压根还瞧不上咱们这些就知道打工挣死工资的人呢!